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页1第2015-2016学年度石嘴山三中高二文科班期末历史考卷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选修;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1×50﹦50分)1.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南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李侍尧的意图是A.厉行海禁B.强化海防C.以商制夷D.垄断贸易3.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二十年内,中国社会的经济变化是A.虽仍以自然经济为主,但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完全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4.18世纪英国开始于棉纺织业技术改造与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英国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之力和排山倒海之势,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工业革命由纺织到动力部门之间相互促进B.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创造了巨大社会生产力C.蒸汽机的改良与广泛运用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D.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并彻底摆脱自然束缚5.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这样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然而并没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该总结想表达是A.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但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社会并没有建立相对应的制度和措施。B.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没有产生相对应的社会思潮。C.工业革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尊严。D.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物质的提升,但在文化思想上却产生倒退。6.1771年阿克莱特创建的棉纺厂开了生产“工厂化”的先河。之后英国的乔赛亚开设的陶瓷工厂,实行了精细的劳动分工,将原来由一个工人独立完成的十几道工序,改为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负责,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就像工人按机器运行来从事生产一样。生产的“工厂化”使英国的制陶业名列欧洲前茅。请问这里的“工厂化”指的是A.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生产。C.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用机器进行生产。D.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进行分工使用机器生产。7.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8.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页2第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9.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兴起了创办机械学校和工学院的热潮,在许多大城市、中小城镇还建立了职工讲习所。这体现了A.民主范围的扩大B.教育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工业革命的影响D.垄断组织的形成10.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又以“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进行修订,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样做是为了A.维护自由市场经济体制B.保障普通消费者的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恶性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1.法国在1792年曾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英国议会则与1806年立法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也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这主要是因为贩奴A.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B.有违西方资阶级的人权原则C.不利于西方稳定对殖民地统治D.导致了殖民地坚持不懈的斗争12.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1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A.哥伦布B.麦哲伦C.达·伽马D.迪亚士14.“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15.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6.1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表述有误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C.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17.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的需要B.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C.国共合作的推动D.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1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D.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19.下表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主要变化,表中数据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页3第A.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增加B.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C.原料出口比重减少D.中国近代工业日渐萎缩20.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A.19世纪二三十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八九十年代D.20世纪初期21.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之争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22.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23.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该纲要说明A.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B.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24.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所反映的时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26.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27.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辫子间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页4第28.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29.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30.蒋经国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实行农业集体化31.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3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