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高安二中、樟树中学2017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考试时长: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寓意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选自《汉族成年礼絮谈》)1.下列对文中古汉族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B.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C.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2.下列对古汉族成人礼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C.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D.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汉族冠礼中,冠者被先后加以缁布冠、皮弁、爵弁,并有不同的祝辞表达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使冠者感受到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B.正常情况下,人们可根据古汉族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C.古汉族人完成成年礼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D.古代汉族女子们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权特使然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B.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C.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D.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卿”是君主对臣子的称谓,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君王的谦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专指升职,“谪”专指降职。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D.本书选自《三国志》,《三国志》和《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担任过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5分)(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贺圣朝•留别(宋)叶清臣满斟绿醑①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②?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①绿醑:美酒。②都来几许:在一起能有多少时间呀?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伤春惜别,人生萍寄之感。试分析“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5分)9.有人认为这首词的下阕,情感上一波三折,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曲子推向高潮的句子是:“,。”(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描绘了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的画面。(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乙选考题(25分)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伯利亚的温暖冯有才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卡尔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