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课标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方针的制定。(3)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难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③历史因素: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的外交与旧中国要有本质区别,要开拓外交的新局面。④国家性质: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外交要为人民服务,走社会主义方向。⑶解读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基本方针:三大方针含义积极意义另起炉灶:即建立什么样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一边倒:如何对待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但并不是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国绝对对抗,而是始终不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不仅表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于孤立无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如何对待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⑷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何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外交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而三大基本方针指明了新中国外交的方向。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及重大外交成就:1.1949-1950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注意分析】“一边倒”方针实施的必要性?实例?全面认识?⑴必要性: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要开拓外交的新局面,必须争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行“一边倒”方针,才能维护国家利益。⑵实例: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该条约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的缔结,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但苏联坚持中国东北和新疆不得有第三国势力存在,不允许第三国势力的资本和人员以任何方式参与经营性活动。毛泽东说斯大林实际上在中国要了两个势力范围!⑶全面认识:①积极:不仅表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于孤立无援。②局限:“一边倒”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在对外关系上就受到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制约,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2.1953-1955年提出并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备条件、基础、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⑵提出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⑶提出发展完善过程: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国内意义: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国际意义:它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注意】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①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②会议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③简况: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④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4.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阅读课文后请回答:⑴亚非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⑵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亚非会议出现了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干扰破坏会议,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不同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⑶指出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同:在近代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殖民主义的奴役和掠夺;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和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⑷“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会获得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①它既考虑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等共同要求,又考虑到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差异。(考虑到了与会各国的“同”和“异”)②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体现了“万隆精神”)③它是一个能够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外交方针。⑸亚非会议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结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意义:①对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联系,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②对亚非人民: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本课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10月---50年代中期):外交背景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外交政策方针外交指导思想和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三大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成就①1949.10—1950.10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②1953-1955年提出并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主要特点①体现了独立自主原则②走向国际舞台,逐步走向成熟。③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外交的遗憾①1949-1955年当时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交的只有23个。②由于美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新中国仍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③“一边倒”方针有局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论周恩来如何努力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斯大林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和新疆划为了势力范围。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人民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