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5-2016高中物理第11章第3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4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如图所示,对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m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B.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回复力C.重力、支持力、回复力、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答案:A解析:有不少同学误选B,产生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对回复力的性质不能理解清楚或者说是对回复力来源没有弄清楚造成的,一定清楚地认识到回复力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它是由其他力所提供的力。2.(河北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意义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回复力第一次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B.速度第一次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C.动能或势能第一次恢复原来的大小所经历的过程D.速度和加速度第一次同时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答案:D解析:回复力满足F=-kx,一个周期内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故全振动过程是回复力第2次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故A错误;一个周期内速度相同的位置有两处,故全振动过程是速度第二次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故B错误;每次经过同一位置动能或势能相同,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点的动能或势能也相同,故一个周期内动能和势能相同的时刻有4个时刻,故C错误;根据a=-kxm,加速度相同说明位移相同,经过同一位置速度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故全振动过程是速度和加速度第一次同时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故D正确。3.下图为某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2A.由于在0.1s末振幅为零,所以振子的振动能量为零B.在0.2s末振子具有最大势能C.在0.4s末振子具有的势能尚未达到最大值D.在0.4s末振子的动能最大答案:B解析:简谐振动的能量是守恒的,故A、C错;0.2秒末、0.4秒末位移最大,动能为零,势能最大,故B对,D错。4.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12m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能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A.fkB.2fkC.3fkD.4fk答案:C解析:f=0.5ma,kA=1.5ma,由上两式解得A=3fk。5.关于简谐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B.加速度、速度方向永远一致C.在平衡位置加速度、速度均达到最大值D.在平衡位置动能达到最大值,而势能最小答案:AD解析:回复力是把物体拉回到平衡位置的力,A对;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速度方向可能指向平衡位置,也可能远离平衡位置,B错误;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据a=-kxm知加速度为零,势能最小,动能最大,速度最大,C错,D对。6.当一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A.振子在振动过程中,速度相同时,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弹性势能相同B.振子从最低点向平衡位置运动过程中,弹簧弹力始终做负功C.振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回复力由弹簧的弹力和振子的重力的合力提供D.振子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答案:CD解析:振子在平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速度相同的位置可能出现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这时弹簧长度明显不等,A错;振子由最低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振子施加的力指向平衡位置,应做正功。B错;振子运动中的回复力由弹簧振子所受合力提供且运动中机械能守恒,故C、D对。二、非选择题7.(湖南长沙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如图所示,水平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杆上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A、B相距20cm。某时刻振子处于B点,经过0.5s,振子首次到达A点,则(1)振子的振幅为__________________;(2)振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3)振子在B点跟在距O点4cm处的P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1)10cm(2)1s解析:(1)由题意可知,振子的振幅为A=10cm。(2)振动的周期为T=2×0.5s=1s(3)振子在B点的位移大小xB=10cm,距O点4cm处的P点的位移大小为xP=4cm,由a=-kxm,得振子在B、P两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BaP=。8.弹簧下面挂一小钢球如图所示,它所受的力与位移的关系也满足F=-kx吗?x为弹簧的形变量吗?它振动的回复力由哪个力提供?是简谐运动吗?答案:满足;不是;由弹簧弹力和重力提供;是解析:设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向下为正方向,此时弹簧已伸长了x0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由平衡条件得kx0=mg①当振子偏离平衡位置距离为x时F回=mg-k(x+x0)②由①②得F回=-kx,所以该振动是简谐运动。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41.(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光滑斜面上物块A被平行斜面的轻质弹簧拉住静止于O点,如图所示,现将A沿斜面拉到B点无初速释放,物体在BC范围内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B越长,振动能量越大B.在振动过程中,物体A机械能守恒C.A在C点时,物体与弹簧构成的系统势能最大,在O点时系统势能最小D.B点时物体A的机械能最小答案:B解析:振动的能量与振幅有关,故A正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A的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变;在C点时,物体的动能最小,所以系统势能最大,在O点时物体的动能最大,所以系统势能最小,故C正确;在B点时,物体的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小,所以机械能最小,故D正确。2.如图所示,图(甲)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该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0.2s时,弹簧振子可能运动到B位置B.在t=0.1s与t=0.3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速度相同C.从t=0到t=0.2s的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动能持续的增加D.在t=0.2s与t=0.6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相同答案:A解析:t=0.2s时,振子的位移为正的最大,但由于没有规定正方向,所以此时振子的位置可能在A点也可能在B点,A正确。t=0.1s时速度为正,t=0.3s时速度为负,两者方向相反,B错。从t=0到t=0.2s的时间内,弹簧振子远离平衡位置,速度减小,动能减小,C错。t=0.2s与t=0.6s两个时刻,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回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3.(河南信阳市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一个在y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图(1)~(4)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F、a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和加速度)()5A.图(1)可作为该物体的v-t图象B.图(2)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C.图(3)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D.图(4)可作为该物体的a-t图象答案:C解析:因为F=-kx,a=-kxm,故图(3)可作为F-t、a-t图象;而v随x增大而减小,故v-t图象应为图(2)。4.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物体B上,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B相连。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和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往复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均做简谐运动B.作用在A上的静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B对A的静摩擦力始终对A做负功,而A对B的静摩擦力对B不做功D.B对A的静摩擦力始终对A做正功,而A对B的静摩擦力对B不做功答案:AB解析:物体A,B保持相对静止,在轻质弹簧作用下做简谐运动,故A正确;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kx=(mA+mB)a,对A用牛顿第二定律Ff=mAa,解得Ff=-mAkmA+mBx,故B正确;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中,B对A的静摩擦力做正功,在远离平衡位置过程中,B对A的静摩擦力做负功,A对B的静摩擦力也做功,故C,D错。5.(青岛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如图所示,弹簧上面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小球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则小球在振动过程中()A.小球最大动能应等于mgAB.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动能总和保持不变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6D.小球在最低点时的弹力等于2mg答案:D解析:小球平衡位置kx0=mg,x0=A=mgk,当到达平衡位置时,有mgA=12mv2+Ep,A错。机械能守恒,因此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B错。从最高点到最低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Ep=2mgA,最低点加速度等于最高点加速度g,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g,F=2mg,C、D正确。二、非选择题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无底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一端悬于木箱的上边,另一端挂着用细线连接在一起的两物体A和B,mA=mB=m。剪断A、B间的细线后,A做简谐运动,则当A振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答案:Mg解析:本题考查简谐运动的特点及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剪断细线前A的受力情况:重力mg,向下;细线拉力F拉=mg,向下;弹簧对A的弹力F=2mg,向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x=Fk=2mgk。剪断细线后,A做简谐运动,其平衡位置在弹簧的伸长量为Δx′=mgk处,最低点即刚剪断细线时的位置,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为mgk。由简谐运动的特点知最高点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也为mgk,所以最高点的位置恰好在弹簧的原长处。此时弹簧对木箱作用力为零,所以此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
本文标题:2015-2016高中物理第11章第3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6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