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6年中央一号文件前瞻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我们国家实施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也就是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号文件,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文件的标题就叫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这样一个标题,文件通篇贯穿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个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当前政府一大诉求。从2014年以来一号文件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到现在连年实现粮食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然而当前农业现在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一号文件中提出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16年中央一号文件解析一、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去年的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到今年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看出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支持力度比较。去年强调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等等,向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的转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细则上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转变我国历来的小规模种植现象,从而实现农作物大规模种植及集中耕作,农田水利设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解决农田集中灌溉问题。规模化种植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这对农业的发展,既是农业发展的转型,也会提高农业的效率。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向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的递进,将促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于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及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更高成就。科技创新将涉及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的要求将有效改变陈旧耕作方式,解放大量农民劳动力。而“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首次提出,为我国种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的目标的达成将对相关种业公司提出更高的标准。贯彻落实种子法,全面推进依法治种,加大种子打假护权力度的严格执行也将有效保护种业公司的合理利益。4.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有助于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相关财税、信贷保险支持政策的推出,有助于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将促进规模化运作。5.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也为新型农民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诉求之下急需农民转变传统耕作,科学知识的普及、新兴技能的掌握已是大势所趋。6.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求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实现农产品种植供给侧改革,从而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7.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连续两年涉及,在农产品连年增产的背景下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将有助于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二、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多次录入以及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的提出,要求持续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对原始生态的维持。农业生产会产生水土流失、农药化肥的大规模使用、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生态严重退化的突出问题。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之下,将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农产品的安全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长久发展以来,连年增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不合理常规种植的持续,经常出现部分农产品的供过于求现象发生,从而出现部分农产品收储过高而价格低廉。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的前提之下,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1.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从原始的单纯的农产品种植向农产品加工的不断渗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帮助农民于农产品上下游行业的扩散,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目的。2.由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向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的转变,要求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等等,都将有效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流通及释放农民的消费水平。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在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前提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提升。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变,体现出政府于农村基础建设的迫切程度。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效实现城镇居民携农民全面一同步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2.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向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将对农村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等。围绕农民问题的全面改善,大力提升农民生活保障,有助于增强农民幸福感,实现国泰民安。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开展农村宜居水环境建设,支持改善村内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近年农民进城打工的机会大幅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机会在这个阶段似乎也受到一些限制,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当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稳定并扩大外出农民工规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措施的出台也将缓解上述困难。而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同时也将对三四线城市房产形成有效购买力,有利于其库存去化。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1.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规模,完善吞吐调节机制,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平行措施,避免出现供给端不符合需求规律下的农产品价格的异动,从而大幅影响农民收入,挫伤农民耕作积极性。2.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为农业、农村改革及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确保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实现农民收入增长。3.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有利于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而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的措施将有效解决农民种植遇天灾人祸的损失免除,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资本市场相关受益标的列举依据东财软件划分:农牧饲鱼板块60只个股,化肥行业板块29只个股,农药兽药行业板块18只个股。从中着重关注现代种业、农用机械、种植园、水利基础建设、规模养殖等相关个股,部分化肥、农兽药也可关注。另外可关注农村电商、农产品仓储流通概念、“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概念个股。户籍改革推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影响可关注部分房地产个股及环保概念个股。
本文标题:16年一号文件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2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