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挖掘与识别 > 第八部分智慧医疗的要义是远程视讯和大数据分析25
智慧医疗的要义是远程视讯和大数据分析!智慧医疗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机构分析认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将形成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独立分析师海峰认为,智慧医疗的三个根本点:1、全程健康管理;2、远程视讯医疗;3、移动医疗大数据分析。一、市场规模目前国内有三级医院1400余家、二级医院8000余家、一级医院接近14000家,平均年收入规模(含补贴)约为4.76亿元、7000万元和835万元。伴随着未来医院对信息化建设重视,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十年后,三级医院每年至少拿出收入的3%用于信息化建设,二级和一级医院拿出1.5%进行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行业复合增速超过20%。二、智慧医疗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目前智慧医疗主要由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医疗协同两部分组成。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从本质上来讲,智慧医疗是通过搭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现个人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与资源的交换,从而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三、移动医疗伴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家庭健康系统也有望得到普及,移动医疗得到推广应用,从而造就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2018?年全球总规模将达到120-190亿美元。2011-2012年全球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别为1400万和3000万台。市场研究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而2018年将达到3亿台,按平均每台42美元的出货价格计算,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而市场研究机构ABIResearch的预测更为乐观,根据ABI?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对应销售规模为190亿美元。四、项目机会1、区域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为目标,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个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卫生资源共享。2、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而设计。3、大健康产业链,在上述基础之上,对于新建养老社区推出“智慧养老”系统,借助射频传感技术,向子女监护人传递老人的身体指标等数据。4、电子病历,借势云计算在大数据技术上发力,电子病历技术将会是智慧医疗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5、大数据分析,相对国外医疗卫生数据挖掘的进展,我国医疗卫生数据挖掘才刚刚起步,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还停留在数据的精确性层面,而非从数据关联性方面分析挖掘数据价值,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的投入,通过对医疗卫生大数据有效的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辅助医生做出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决策,帮助医院根据患者潜在需求开发全新个性化服务及自动服务,帮助相关研究机构突破医疗方法和药物革新,支持地区甚至全国医疗行业主管部门优化医疗资源及服务配置。五、产业链合作智慧医疗产业链由硬件、应用、运营服务、大数据等组成,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医疗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智能家居提供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智慧医疗产业的重要参与者。软硬件设备厂商作为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提供者,应瞄准大数据下医疗信息化建设新机遇开发新产品,加大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如针对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大量健康监测数据,医疗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厂商可以与下游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将医疗服务前置,使患者能够尽快发现可能的健康隐患,甚至在家中就能通过智能终端定期查看可穿戴设备中记录的健康信息,并得到医疗机构相关医生给予的医疗健康诊断信息及就诊建议,实现“治病”向“防治”的转移。由于可穿戴设备具有小巧、轻薄的特点,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医疗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厂商需要软硬件厂商与上游处理器、存储器、电源、无线通信、软板、传感器、执行器等主要零部件厂商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功耗低功能强的可穿戴式医疗产品。上市公司概念股包括:九安医疗、宝莱特、和佳股份、蒙发利、海虹控股、卫宁软件、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六、建设全生命周期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医疗系统、公共卫生预测预警系统、居民健康系统等,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建设基于可穿戴技术的全生命周期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远程视频、仿生学等技术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设健康远程监护平台等,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包含老年人在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状况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服务是未来的大趋势。七、智慧医疗的基础设施(一)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运行管理精准化、一体化。(二)公共服务。建成包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群众获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三)社会管理。市政管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四)生态环境。环境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全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五)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得到有效释放,以网络运营、信息知识加工创新为主的新业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六)发展机制。与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等软环境保障日益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社会化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形成,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八、智能感知平台建设感知平台,深度感知城市运行。(1)视频感知系统。整合公安、交通、城管、运营商等视频信息,建设统一视频接入平台、图形图像分析处理平台,实现城市可视化管理。(2)识别感知系统。统筹建设感知终端,强化感知终端集成,实现目标对象的连续识别和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送、共享,普遍满足气象、水环境、污染源、危险源等领域的监测、预警、处置需要。(3)位置感知系统。建设全省位置信息公共平台,汇聚基于北斗、GPS、通信站点等多种定位信息,统筹满足位置应用需要。(4)感知传输网。建设统一的智慧城市感知网络,规范末端网络传输模块和技术标准,确保感知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九、核心技术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这些信息能够在医院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甚至在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政府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因此,人体异常生理特征参数、曲线、图形等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和网络终端设备就成为智慧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非医疗机构,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专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健康参数对比模型研究及应用、个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参数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都是智慧医疗的当务之急。十、竞争制高点:可视化医疗(一)远程探视医院有一些特殊的病房,一方面因患者病情严重易受外部感染,一方面因患者本身的疾病带有极强的传染性,不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典型的如重症监护室(ICU),这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这里收治的患者均为手术后病人和危重病人,抵抗力最低、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但是,这一类患者往往同时又最需要家人的陪同和安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探视,这样既可以保护患者免遭外部感染或交叉传染,又可以实现患者与家人的面对面亲情交流。部署上,需要在特殊病房内配备视频编码器以及摄像机、麦克风、音箱、电视机,同时在隔离区外设立远程探视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以及PC、耳麦,这些设施通过医院局域网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家属或朋友在室外的探视点即可实时看到室内的患者的情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也可以看到外面家属的视频。如果将管理平台接入互联网,亲属或朋友即使在家里或身在外地,也可通过PC远程登录,与患者探视对讲,既方便又快捷。(二)手术示教临床教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担负着培养后备医护人员的重任,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现场观摩。但是,一方面由于现场条件或手术设备的限制,现场观摩的空间狭窄,参加人员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室等地方是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地方,为了减少交叉感染,一般也不允许外部人员及非手术医护人员随便出入,同时众多人员流动也会给病人的正常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现场教学、交流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效果很不理想。而通过视频监控构建一个可视化的远程示教系统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手术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或手术室本身的专业医疗摄像机以及拾音器,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这样,外部观摩和学习人员位于医院观摩室、示教厅即可通过PC登录监控系统进行手术全过程的远程观摩,看到实时图像、听到实时声音,甚至可以通过语音对讲与手术室人员交流。手术全过程也可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录像存储,供以后网上点播学习。观摩和学习人员即使身在外地,也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观摩学习。(三)远程医疗会诊目前,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借助于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无边界互联组成一个有效的远程医疗网络,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使边远地区的患者能方便地共享优秀医学医疗资源,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医院设立远程医疗或远程会诊点,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麦克风以及音箱,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外部合作医院、外地专家通过PC远程登录该医院管理平台,即可对会诊点的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远程医疗,观看患者伤情,并通过语音对讲与患者交流,既解决了一些医院专家不足的问题,又节约了患者到处寻医的费用和时间。随着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高清晰的医疗影像资料都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传输。因此,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署和应用。(四)远程医护加强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管理,随时了解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减轻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让家属更加放心的将病人交到医生的手中,是医院提升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利用网络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远程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传统人工叫喊效率低、混乱和无序问题,完善医院病房的语音传输及医院排队服务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使其能够在便捷的环境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加快医院运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通过视频编码器与病房内相关医疗设施的结合,还可以提供更为智能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比如与输液报警器连接,患者输液完毕时通过监控系统的报警联动自动向护士站报警,与血压仪、心电图机、床边监护仪等仪器连接,实现自动报警以及数据参数与监控图像的叠加显示,在发生异常时及时报警通知护士站医护人员。十一、业务模式变革智慧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海峰认为,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将带来医院业务模式的变革:1.移动医疗系统在大型医院快速普及,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移动医疗不仅是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医护工作者工作方式改变的趋势。移动医疗有主要的四类应用形态,即移动护士类应用系统(例如移动查房、移动输液等)、移动医生类应用系统(例如移动调取电子病历、移动诊断和会诊等)、移动管理应用系统(例如患者统计、用药统计等)和移动患者应用系统(例如移动挂号、化验单查询等)。ID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全国范围内17.5%的三级医院已经使用了移动医疗系统。在已经安装了移动系统的医院中,大多数医院目前使用的移动医疗系统功能比较简单,预计2014年多数医院将扩大移动医疗的部署范围,
本文标题:第八部分智慧医疗的要义是远程视讯和大数据分析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