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2-3酶与ATP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1·专题二细胞的代谢课时作业3酶与ATP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济南调研)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酸性→中性→碱性多组不同pH的实验组,使实验尽可能精确。答案:C2.(2011·安徽省级示范校联考一)某同学为了验证水稻发芽过程中产生了淀粉酶,于是研磨发芽的水稻种子,过滤得到提取液并加入淀粉溶液,对照组向等量的蒸馏水中加入淀粉溶液,并都置于40℃的水浴一段时间,然后用碘液检验,发现实验组溶液不变蓝而对照组溶液变蓝,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不足是()A.没有做未发芽种子的对照实验B.没有去除研磨液中水稻种子原有的淀粉C.没有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分解的产物是否是还原糖D.没有做重复实验,实验结果不可靠解析:因为没有做未发芽种子的对照实验,不能确定淀粉酶是发芽过程中产生的还是未发芽就已存在。答案:A3.(2011·杭州一模)下图一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二表示图一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2·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可被完全分解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解析:由图一看出,物质a被水解为2个c,可能是麦芽糖水解为2个葡萄糖,蔗糖水解为1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所以不可能是蔗糖。由图二看出,2min后物质a完全被分解。由曲线①②③看出,①的反应速率快于②③,可能是酶的浓度大,也可能是温度较②③更适宜,但不一定比②③低。答案:C4.(2011·哈尔滨二调)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3·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解析:从图一看出,温度为2a时酶的催化速率大于温度为a时,图二中温度为2a时反应加快,提前达到平衡点,但到达平衡点时生成物量不变。答案:B5.(2011·辽宁葫芦岛四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酶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C.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D.细胞环境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解析:有的酶在体外也可发挥作用,如消化酶。答案:D6.(2011·江西百校联考)下列对细胞代谢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O2的大量消耗B.该物质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一定消耗该物质D.人体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该物质,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解析: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其大量产生也可以在原核细胞中。在叶绿体中可产生和消耗ATP。细胞内不能大量储存ATP。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耗能。答案:C7.(2011·河南开封二模)下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4·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解析: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用ac表示。酶降低活化能比无机催化剂更明显,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所需活化能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答案:D8.(2011·山东临沂一模)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解析:在一定范围内,v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低于最适温度范围内,v与温度成正比,在高于最适温度范围内,v与温度成反比。在低于最适pH范围内,v与pH成正比,在高于最适pH范围内,v与pH成反比。答案:A9.(2011·广州一模)以下实验不能说明()步骤12312%蔗糖液2mL2%蔗糖液2mL2%蔗糖液2mL2蒸馏水1mL酵母提取液1mL稀释唾液1mL“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5·337℃恒温水浴,保温10min4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1mL550~65℃温水中加热2min实验结果蓝色砖红色蓝色A.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B.酶具有专一性C.蔗糖不是还原糖D.高温使酶失活解析:实验中没有进行高温处理,不能说明高温使酶失活。答案:D10.(2011·山东青岛一模)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c时,e点为0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解析:温度降低时,酶活性下降,反应变慢,生成的氧气量不变,e点不移,达到平衡的时间变长,d点右移。H2O2量增加时,生成的氧气量增多,e点上移,反应时间变长,d点右移。pH=c时,酶失活,反应无酶催化仍能进行,e点不为0。pH=a时酶活性下降,e点不移,d点右移。答案:A11.(2011·山东临沂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变化的正确叙述是()A.在饥饿时,细胞内产生AD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TP的速率B.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C.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加快“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6·D.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下降解析:无论什么情况下,细胞内产生ADP的速率与产生ATP的速率保持动态平衡。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加快。答案:C12.(2011·广东佛山一检)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不能产生酶,但红细胞能无氧呼吸产生ATP。合成酶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合成酶的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ATP供各种生命活动利用,没有高效性与专一性。ATP含有核糖,有的酶是RNA,也含有核糖。答案:B二、简答题(共40分)13.(15分)(2011·北京海淀模拟)酸性磷酸酶(简称ACP)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它是调控磷代谢的重要酶类。鲫鱼是我国一种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鲫鱼生活的水体中常常有金属离子的污染,危害了鲫鱼的生长和繁殖。研究者从鲫鱼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ACP,研究了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1)取若干洁净的试管,用蒸馏水清洗以去除自来水中的Cl-,其目的是________,各反应体系均加入等量的pH为4.8的缓冲液,其目的是________,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Cd2+、Mg2+、Ca2+以及等量的ACP,另取一支试管加入________作为对照。(2)在最适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测定酶的活力,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酶的________改变所致。“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7·解析:(1)去除自来水中的Cl-,可排除Cl-的影响。各反应体系加入等量的pH为4.8的缓冲液,保持各试管内pH相同且适宜,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对照组不加各种离子,而是加入蒸馏水。(2)从题图看出,钙、镁提高了酶的活力,铅、铬降低了酶的活力。重金属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答案:(1)排除Cl-对酶活性的影响保证各反应体系pH最适并相同蒸馏水和ACP(2)随着钙、镁浓度的增高,酶活性逐渐升高,而铅、铬则正好相反分子结构(空间结构)14.(25分)(2011·山东烟台一模)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8·(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________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________。(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X物质浓度mg·mL-1细胞内ATP浓度mmoL·mL-1细胞死亡百分率/%A0801B2703C45010D82025E16570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________,影响消化;阻碍________,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1)动物细胞产生ATP的过程是细胞呼吸。(2)ATP脱掉一个磷酸基团成为ADP,再脱掉一个磷酸基团成为AMP,脱掉第三个磷酸基团成为腺苷。(3)若阻断典型神经递质的释放,靶细胞膜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且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可推测ATP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4)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随X物质的浓度而改变,因此,X物质的浓度是自变量,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是因变量。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细胞死亡率增加。用混有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原因是能量供应不足,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阻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答案:(1)呼吸作用A—P
本文标题: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2-3酶与AT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