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之城市发展论文简版
201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之中国城市关键词:城市,城市化,城市功能,城市群,智慧城市,城市文化引言: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是人口集中地,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与转化的场所,是复杂的社会经济产物。我国早在公元前26世纪都有了早期城市的雏形,但是那时候的城市主要突出“城”的概念,即“城郭沟池以为固”的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的功能逐步完善扩大,有了“市”,城市便由单纯的政治军事功能扩大到经济文化等多重功能。近代以来城市发展更为迅速,近代工厂的出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这不仅扩大了城市规模,也改变了城市人口格局,新出现了市民阶层。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也不过如此,特别是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知识青年返城以及其他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促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高峰到来。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加速,再加上国家对施行了推进与城市政策,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高速发展。到2014年,城市化率超53%,超百万人口的城市已达142个,500万人口以上的有16个,1000万以上的有6个(世界上一共25个),我国城市化进城取得巨大进步,关于城市以及其周边概念也相继兴起,一系列关于城市和城市化的讨论、定论也随之出现。1.城市功能的讨论1.1城市的核心——人口在改革以前人口迁徙管理严格,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限制逐渐放宽,使那些闲置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由于人口的自由流动释放出了巨大的社会活力,使农村的人可以工作,在城市有车有房,城市的人也可以到农村租赁土地,发展产业。但是城市资源集中,发展机会多,所以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更多。2014年全国总人口13.6072亿人,其中城镇人口7.3111亿人,农村6.2961亿人,城镇化率53.7%。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相继涌现,如上海1360万人,北京达1020万人等。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且我国缺少城市管理经验,我国城市实际环境不足以容纳如此多的人口,这时建设卫星城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办法。不过,政府又采取了曾经采用过的办法,限制人口流入等。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这还是需要控制全国总人口,继续采用合理的计划生育政策,借鉴外国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城市管理水平。1.2城市的血管——交通城市人口的高速膨胀,城市发展,城市内部、城际间人口流量加大,对交通的需求剧增。成都,是四川乃至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主城区人口超550万,城市建设已经延伸到了三环以外至绕城高速,原有的交通道路再也满足不了城市发展,大量新干线在筹建中。天府新区“三纵一横”等骨干道路全面开工,成都通过一系列交通建设项目,把“交通先行”作为实施“两化”互动,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为经济发展疏通“经络”。如今,随着“两快两射两环”工程全面启动,老成灌路、羊西线、蜀都大道东西段等道路陆续整治完成,三环路交大立交、十陵立交等交通节点改造,成都中心城区交通水平将迎来新一轮飞跃。成都的轨道交通建设如今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2010年9月27日,中国大陆第七条地铁系统----成都地铁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宣告着成都市区的轨道交通正式的开始,这不仅大大缓解成都地面交通拥堵的状况,还大大缩短了人们走同样距离的时间。再以成都平原为例,有成都、绵阳、德阳等城市,这里城市人口众多,其中成都城市人口550余万人,绵阳城区人口120余万人,还有其他中等城市。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成绵乐”号称使3000万人同城生活),人流量大,原有的宝成铁路以及公路已经满足不了当地的交通需求,经过论证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五市间建立了“成绵乐”城际铁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际间交通需求。但铁路吸引了大批客流对本地区汽车运输行业造成巨大影响,迫使其提升服务质量,争夺客源,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良好竞争局面,服务于千万人民。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也有交通的建设发展,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城市化带动交通建设,交通发展又促进城市化提升,两者是相互促进1.3城市的血肉——经济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绵阳市为例:绵阳市各县市区2014年GDP总量比较项目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盐亭县梓潼县北川县平武县GDP580.817430019210280.8580.0537.4634.05总占比36.7%11.0%19.0%12.2%6.5%5.1%5.1%2.4%2.0%县均比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注:2014年绵阳市GDP用量为1579亿元由表可知,市区(涪城区,游仙区)以及江油市占绵阳市GDP总量的66.7%!可见城市经济在本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城市经济中又主要是由第二、三产业构成的,主要有建筑业,服务业等。由于我国处于城市化初期,对于城市化的认识不足,认为城市化就是修建筑,钢铁水泥之城的建立,这一方面极大的拉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建筑修起来而无人购买或者无人居住,这些现象在我国局部地区尤为严重,形成了“空城”。近年来,由于对城市化认识的进步,政府开始着手调控。在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服务业即酒店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其中更有新的行业出现----会展经济。一位外国市长这样评价会展经济,“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的头顶上撒美元”。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在国内,迅速崛起的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新亮点,并已成为众多城市的新景观。成功的会展实例,足以证实会展的“桥梁”作用和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据成都统计局数据,2013年,成都共举办重大会展项目503个,其中国际会议105个,展览169个(国际性展览53个),节庆赛事229个。展览总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达30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会议总面积4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参会参展8809.1万人次,同比增长4.7%,其中外地来蓉1648.1万人次,同比增长5.8%。会展业直接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20.5%;间接拉动收入509.8亿元,同比增长21.1%。促成各类商品成交2425.8亿元;签约投资项目1263个,协议投资金额9081亿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约4278个。成都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等国家行业组织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等称号。由此可以看出新兴的会展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发展会展经济对于城市发展,经济提升的作用重大。对于那些资源型城市,譬如玉门市,她依矿设市,产业体系按照紧紧围绕油田、服务油田的模式而建,全市工业经济的90%和财政收入的60%来自玉门油田。由于玉门油田的减产乃至停产,给“一油独大”的玉门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在市政府和油田生活基地“双迁”后,市属30多家依赖油田生存的企业纷纷破产,近7000名员工失业,地方工业体系被完全打破,工业经济总量迅速下降。在后来当地经济转型,这里风力资源条件良好,是发展风力发电的好地方。据估计,这里的风能资源估计在3000万千瓦以上,且易于大规模开发,可以称得上是“陆上三峡”。由此,玉门经济有有了一丝活力。1.4城市环境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中城市治安,城市绿化,城市污染三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在城市治安问题上也引入了此新事物。城市治安问题的探讨关键是在研究城市犯罪的时空模式,现代管理者通过利用GIS工具获取和处理空间数据,探讨城市犯罪的时空格局,并建立时空机制模型。譬如北京公安局对北京对北京部分地区的分析,得出了哪一类犯罪在哪一地区较多,从而对相应地区进行更加严格的防控。城市绿化环境在对于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的市民来说越发重要。在绵阳,中心城区形成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和居住区三级公园绿地;构建以富乐山、南山、南湖和子云亭四大公园为主的大型公共绿地,形成城市绿楔;在原有7个市级公园的基础上,新增小枧、双包山和元通3个市级公园;到2020年,要建设城市绿地面积1828.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2.2㎡,超过国家人均城市绿地标准11㎡/人。我们值得相信,在这些绿化建立好以后对于城市的意义肯定是积极的。城市绿化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对城市污染有着很好的制约和修复作用。一是绿被可以阻碍噪声传播,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20~30%,让城市更安静,人们可以更好的休息;二是可以吸收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灰尘,植物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反应,如—落叶松、马尾松、葡萄、李杏、郁金香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有强烈的反应。四是改善城市气候,树木花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夏季草地表面温度比裸地低6~7℃,比沥青路面低8~20.5℃;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区域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冬季绿地中风速小气流交换弱蒸发的水分不易扩散,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五是经济效益良好,如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175.5亿元/年,而直接经济效益仅约为15亿元/年。美国一资料也显示绿化间接效益是他本身价值的数十倍。1.5城市文化——对城市形象的追求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显,可以说城市文化到底如何,在城市形象中显现无遗。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第二波浪潮不断袭来,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几乎成为所有国家的国际竞争战略。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是城市竞争的重要部分,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显现,所以城市形象尤为重要。城市形象是城市长期积淀起来的社会公众对它的稳定印象和整体评价。城市形象与会展经济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首先良好的城市形象会吸引众多的来访者,使会展经济做大做强;其次,会展经济的繁荣会使城市形象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此从事经济交流,商品生产。城市形象与会展经济都是互相促进,相互依靠。城市形象还展现在城市标志性物体上,这里包括建筑,动植物等。建筑为标志的例如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动植物为标志的如成都的熊猫等。这些标志让人们一看就会与之相关的城市关联。近几年国内各城市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宣传片,争相在各大电视台播出,这是打造城市软实力的举措之一。这不仅推动了城市文化的传播,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前往观光旅游,拉动的旅游业,促进本地就业,增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等有着极大的民生以及经济利益。1.6未来发展的重点——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开始重头戏是信息化,而信息化本身又对城市的产业起带动作用。信息化如此重要是因为信息要素对生产关键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源和能源要素)的替代作用。这在实践中也有数据证明:黑龙江蓝艺地摊集团通过采用地上衡和电子称接入系统,原材料消耗就从0.2kg/㎡降低到现在的0.3kg/㎡,每年节省原材料170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作用信息化手段,每吨钢综合耗水有21立方米下降到5立方米,标准煤消耗由1.2吨下降到0.7吨。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高速的宽带接入,有关城市和网络运营商要切实配合国家的相关宽带提速计划。不仅如此,还需要“智慧”的政府,发展电子政务平台,是当前迫切的需要,这对精简政府办事流程,服务快速的经济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着就是大力发展与支持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之一。最后就是智慧社会的建立,这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2初见雏形——城市群“城市群”是我国大陆地区自1990年代以后常用的地域经济用语,发展到今天,城市群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词语。在国家层面,城市群具有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战略地位,这是因为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这是因为21世纪以来,以超大城市或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趋于形成,区域内城市有较明确的分工,区
本文标题:201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之城市发展论文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3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