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福建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量筒中配置0.1000mol·1L碳酸钠溶液D.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解析:A项:燃烧过程是一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易燃试剂作还原剂,在强氧化性试剂存在下,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火灾,正确;B项:氨气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项:量筒不是精密仪器,配制0,1000mol/L碳酸钠溶液要用到容量瓶,不正确;D项: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正确。7.下列冠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104CΗ有三中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解析:A项: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而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错误;B项: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一种是异丁烷,错误;C项: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项: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正确。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示酸性解析:依题意可知;T是铝,Q是硅,R是氮,W是硫;A项:N的非金属性强于P,P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B项: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C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的原子半径小于P,正确;D项:比如: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错误。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24SO)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解析:K闭合时,Zn当负极,铜片当正极构成原电池,使得a为阴极,b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A项:正确。B项:在电解池中电子不能流入电解质溶液中,错误;C项:甲池中硫酸根离子没有放电,所以浓度不变。错误;D项:b为阳极,OH-放电,使得b附近溶液显酸性,不能使试纸变红,错误。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3O与11.2L2O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2SO(g)+2O(g)=23SO(g)和42SO(g)+22O(g)=43SO(g)的H相等解析:A项:题目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11.2L的O2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5mol,错误;B项:水的电离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的PH大于60℃。错误;C项: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虽然醋酸是弱电解质,但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氢离子不断电离出来,最终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盐酸的相同,正确;D项:⊿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错误。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反应生成3NH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解析:NH4++H2ONH3●H2O+H+,只要能使平衡往正方向进行,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升高或者氨水的浓度足够大就可能生成NH3,A项:产生NO气体,错误;B项:钠消耗了H+而且该反应放热可以产生氨气,正确;C项:不能产生氨气,错误;D项: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跟其他酸很难反应,所以也没有氨气产生,错误。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2TiO光催化燃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1minmolL解析:A项:在0-50min内,PH=2时,20min时,R已经降解完了,因此R平均降解速率计算按0-20min,而PH=7时,40min时,R已经降解完了,因此R平均降解速率计算按0-40min,通过计算,正确;B项:,PH=2时大约在20min降解完,PH=7大约在40min降解完,但是起始浓度不相同,所以溶液的酸性与R降解速率没有直接联系,错误。C项:与B相同,错误;D项:PH=10时,在20-25min,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6*10-4-0.4*10-4)/5=0,04*10-4mol●L-1min-123.(1)元素M的离子与4NH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能证明23NaSO溶液中存在23SO+2HO3HSOOH水解平衡的事实是(填序号)。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24HSO溶液红色退去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在加入2BaCI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4)元素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2CuX和2CuY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是纤维水解的最终产物):aOH22uNDCuXCY过量浓硝酸一定量的溶液澄清溶液悬浊液①非金属XY(填:“”或“”)②2uC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的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解析:(1)10电子,11质子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氢氧化铝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则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此题关键是亚硫酸离子水解生成的OH-使得酚酞试液变红,还有可能是亚硫酸离子本身能使得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要排除亚硫酸离子干扰,C正确。(4)悬浊液与D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则Y为O元素,X,Y同主族,则X为S元素。(5)测得反应后,体系压强增大,达到平衡前,反应逆向进行。如果正反应是放热的情况下,则升高温度,逆向进行,因此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4.(1)电镀是,镀件与电源的极连接。(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淀在镀件表面形成的镀层。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i)中223uCOH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③在步骤(iii)发生的反应中,1mol2nMO转移2个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④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244244263e26e()()6FNHSOHONHFSOOHH过滤都母液的pH=2.0,c(3+eF)=a-1molL,c(4NH)=b-1molL,c(24SO)=d-1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a、b、d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电镀池中,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待镀金属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2)①要把铜从铜盐中置换铜出来,则加入还原剂,②根据图示信息,PH=8-9之间,反应速率为0。(3)化工流程题解题指导,通过图示分析:加入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留在里面什么物质。(最好通过微粒判断到底过程中发生哪些离子反应)①碱式碳酸铜中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与硫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CO2和H2O,②调高PH则只能是弱酸根离子水解;③依题意锰元素从+4变成+2价,MnO2当氧化剂。则与亚铁离子反应。④氢离子浓度为10-2,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得到K=25.实验室常用2nMO与浓盐酸反应制备2CI(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A.往烧瓶中加入2nMO粉末B.加热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2)PX可发生的反应有、(填反应类型)。(3)增塑剂(DEHP)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P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①B的苯环上存在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B的结构简式是。②D分子所含官能团是(填名称)。③C分子有一个碳原子连接乙基和正丁基,DEHP的结构简式是。(4)F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如下特征:a.是苯的邻位二取代物;b.遇3eCIF溶液显示特征颜色;c.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写出F与3aNHCO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2)苯环上可以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甲基上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有机物一般都可以燃烧,因此易被氧化。(3)①A通过反应生成B,则A中含有苯环上有两个甲基,而且苯环上存在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则A为邻二甲基苯。②D分子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③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则DEHP的结构简为(4)依题意得,则F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含有羧基,则F的结构简示为:,其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学车驾考元贝驾校科目一、科目三、科目四新题库模拟考试、c1仿真考试答案:
本文标题: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福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6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