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7土地资源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7土地资源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中国地质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7土地资源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1、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区别2、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3、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的主要因素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对我国农用地分等的指导作用二、论述题1、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2、试论述土地报酬递增递减原理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用中的应用4.5.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7土地资源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简答:1、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区别: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具体包括:(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以分为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3)土地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是性质和功能取决于个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2)土地资源:是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3)两者区别和联系:(1)从概念和内容上讲,土地是对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上阐述其具体含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2)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而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2、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功能特征的相似性而进行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长期利用、改造土地资源的结果,它能全面地记录反映土地利用的本质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差异性,是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依据;(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结构受到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影响而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在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时,一定要体现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揭示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一定要考虑经济建设的要求,把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结合起来,使类型划分更有生产的适用性,分类体系力求通俗易懂、层次简明,分类要明确,含义要准确,说明要正确,便于群众掌握和应用;(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土地利用状况尽管因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表现的非常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划分中应正确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从小到大或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划分,及采用多级续分法,先从大类分起,而后逐级细分,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统一分类标准,分类层次不可混杂,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可在另一个大类中并存。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是(1)一级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的基本依据;(2)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3、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的主要因素: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方面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和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1)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土地所有制是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制是土地利用中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同一种土地所有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使用制及其形式。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土地使用制可大致分为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两大类。在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条件下的土地使用制分为有偿使用制和无偿使用制两类。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土地自然区位主要指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土地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土地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相互关系,具体由距离、耗时、费用三方面来反映。4)土地经济生产力:土地经济生产力是相对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而言的。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称为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土地生产力。5)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报酬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因素的经济生产力所获得的产品数量。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率的作用,人们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对我国农用地分等的指导作用:1)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存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光合生产潜力,作物光合生产能力的大小主要由太阳光多寡和作物遗传性决定。(2)光温生产潜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力,主要包含适宜温度和临界温度。(3)光温水生产潜力,主要涉及到水分条件的限制。(4)光温水土生产潜力,主要涉及到土壤条件的限制。2)农业用地分等: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全国范围内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农用地分等主要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具体受光照、降水量、土壤条件和人类农业活动等影响,在土地资源光温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集合土壤条件及标准量系数计算自然等,再在自然等的基础上,考虑实际产量和区域最高产量对比关系计算利用等,在利用等的基础上,根据分等单元投入产出比系数和区域最大投入产出比系数的对比关系,计算经济等。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农用地潜在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而造成农用地生产水平差异。3)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由此可知,获得生产潜力是分等的基础。土地生产潜力具有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以光温(气候)为基础。自然质量分等所反映的自然条件是实现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条件,具有地带变化特征的生产潜力经修正成为自然等指数,依据自然等指数划分的自然等是自然分界线的单元,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归纳,使其等级化。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质量因素影响自然等,粮食生产潜力的大小对利用等影响很大。光温或期后生产潜力越好,单元自然等指数越高;反之,单元自然等指数越差。就分等单元的现实产量而言,尽管其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但光温或期后生产潜力仍是现实产量的重要基础。在农用地分等过程中,潜在生产力的差异与农用地自然等的划分具有正相关关系。二、论述题1、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答: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土地资源退化严重;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土地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包括质量和数量的持续两个方面,实现土地利用形式、物质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持续性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数量上,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规划,加强保护;促进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合理组织开发整理复垦活动,平衡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的关系;质量上,开展土地资源的评价、估价,显化土地质量差异;加强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完善相应标准体系,减少工业、城市污染物排放,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施入量,等等。2、试论述土地报酬递增递减原理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用中的应用:1)A土地报酬: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因素的经济生产力所获得的产品数量。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率的作用,人们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C从长远宏观的历史观点来看,社会经济和技术总是发展的,有渐变也有突变,有量变也有质变,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报酬递减现象只有在渐变,量变时期出现,它的出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对确定土地资源的集约经营规模和投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实行集约经营,选定合理的土地利用集约度,首先使土地资源与其他变量资源的投入有一个最佳的配合比例和最佳配合点。2)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追求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土地使用效率越高,土地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土地利用高效化要以集约化为前提,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时段内,特定区域内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是指在现期条件下在满足区域发展规模,获得最大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的基础上,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及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等途径,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过程。而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力、资金、技术、物质等投入的合理密集度则是衡量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但影响土地使用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并不是集约度越大,土地使用效率越高。现实中并不是一味追求土地利用集约度最大化,而是应当追求合理的集约度。3)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我国人多地少,并且目前土地利用普遍是相对粗放型的。因而在多数情况下,土地利用效率同土地集约利用成正比。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及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道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尊重经济规律,依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平下,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通过科学手段测定最佳投入点。当然,这三个阶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变化。我国的土地国情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决定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探求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单位面积土地获得最大收益的途径,切实做到土地集约利用。本内容由中公考研辅导老师整理,获取更多中国地质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专业课辅导、高分学长考研经验,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本文标题: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7土地资源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8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