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0级毕业设计学生操作指南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操作指南(学生版本)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从2004年起,省教育厅每年组织专家,对各高校的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予以公布,以作为衡量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1.确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答辩委员会);2.制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和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计划;3.公布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名单及选题一览表;4.确定每位学生的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5.学院按专业(专业方向)分类向教务处上报毕业设计(论文)计划实施表;6.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7.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对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期初检查;8.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填写指导记录);9.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0.上交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提出具体意见、系部审核通过;11.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对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12.上交设计说明书(论文)初稿,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13.设计说明书(论文)定稿,指导教师填写评语;评阅教师对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论文)进行评阅和评分;14.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填写评定意见、成绩评定;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成绩三者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15.学院按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装订、存档,接受省教育厅抽查。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2.1选题的基本原则2.1.1专业性原则。选题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做到与专业实习、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达到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以工程设计为主,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2.1.2创新性原则。毕业设计(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是否有新意,即课题中是否有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判断选题是否创新,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来衡量:1.是否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2.是否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即把已有的原理、方法、理论应用到新的领域、项目中去。3.是否在概念、观点上有所创新。4.是否将现有的理论、方法进行推广。5.是否在学科交叉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6.是否对已有的结论、材料、研究方法等提出质疑,并给出新的答案。2.1.3可行性原则。要确保毕业论文的撰写按期完成并达到最佳效果,选题须做到: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定不宜宽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2.1.4价值性原则。课题本身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服务于社会,促进学科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选题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论题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经济建设、技术开发、文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价值是指所选择的论题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作为本科层次学生,尤其是应用型本科生,选题与本地区的经济、科技、生产、人文和社会领域的结合,更具现实意义。2.1.5“一人一题”原则。大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一人一题”,是实现此目标的基本途径。2.1.6“真题真做”原则。选题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相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2.4.1.7科学性原则。毕业设计(论文)要有创新性,但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索真理,这就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选题的科学性着重体现在作者的见解、观点能否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2.2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取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某一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2.2.1文献的性质、特点和用途2.2.1.1图书图书有科学论著、教科书、科普读物及资料性与参考性工具书等,它们从不同侧面介绍各个领域的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和科学实验的知识。在图书中,由于作者必须对各方面的科技信息资料进行较系统的整理、选择、分析和加工,因而它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但图书的撰写和编辑出版的时间周期一般都较长,实时性较差是其的主要缺点。2.2.1.2期刊期刊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性刊物。其特点是具有固定的名称、统一版式和外观形式,其内容是由不同作者撰写的多篇文章所组成。期刊的文体可以丰富多彩,但内容却只限于某一方面的需求。期刊出版周期短,涉及当代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新颖,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因而是获取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的最重要渠道之一。2.2.1.3报告报告是某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和进展的书面记录。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内容翔实而具体,有完整的实验和推断的数据作为论据的基础,学术水平较高。报告往往是最先向世人揭示最新的研究课题和尖端学科发展情况的科技文献。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专业、一个学科、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2.2.1.4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专利发明者向专利部门递交的发明创造的专利说明书。其内容翔实,图片和数据齐全。专利文献涵盖了众多的科技发明创造,在了解技术成果方面极具参考价值。2.2.1.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类专业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或学术报告,常以论文集的形式汇编成册。其特点与科技报告相似,对了解当代最高科技水平极有参考价值。2.2.1.6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毕业生、研究生,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供审阅和答辩用的学术论文。按所申请的学位不同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等级。学位论文除少部分在学术会议和在期刊上公开发表外,大部分都由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的图书馆或科技档案馆集中收藏管理。学位论文往往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见解,对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2.1.7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六类,它是各级主管部门为适合相应的经济技术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格式编制、审批并发布的技术文件。技术标准是各相关主体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没有技术标准也就没有国际合作、地区贸易和交流。许多国家都有与技术标准有关的标准化期刊和标准化书籍。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为了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必须参照有关的技术标准文献。2.2.1.8产品样品产品样品是对定型产品的各种宣传材料和产品说明书,主要包括产品的性能、构造原理、用途、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产品规格等具体说明,大多还附有产品的外观照片、构造图或线路图等。它是科技人员了解各类产品技术发展情况和学习优秀产品设计思想的重要参考材料,对启发思想、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2.1.9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是各国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发表的有关文件,其中包含了各国政府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及其对未来发展状况的观点,大多发表在报刊和专门印刷品或政府网站上。由于只有符合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研究课题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政府出版物对科研课题的选择具有极高的导向作用,应该引起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者的重视。2.2.1.10档案档案是各机关、学校、科研和企事业单位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或其他与工程技术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图样、照片、原始记录等,是今后了解历史情况、改正工作、吸取教训的重要依据。一般大的机关、单位和学校都建有技术档案室。2.2.2文献的作用2.2.2.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2.2.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2.2.2.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中外文献阅读能力和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2.2.3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进行专门叙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这样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2.2.4写法与格式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结构,应该包括该课题的“研究历史”的回顾,“研究现状”的对比,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1.前言部分前言用于概述说明写作的目的,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2.主题部分主题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现状评述又分二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
本文标题:2010级毕业设计学生操作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2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