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大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学习目和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课程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1/19和发展的过程。(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据依据、现实基础、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考核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科学发展观考核要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识记:(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重大理论成果。2.领会:(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标志。(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3.应用:(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二)毛泽东思想1.识记:(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表述。(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领会:(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3.应用:(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邓小平理论1.识记:(1)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2)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2.领会:(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2/193.应用:(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识记:(1)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2.领会:(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3.应用:(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1.识记:(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2.领会:(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基础。(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借鉴。3.应用:(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是完全一致的;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内容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毛泽东创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三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二)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考核知识点(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19(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考核要求(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识记:(1)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2)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领会:(1)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3.应用: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识记:(1)十二大党章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概括。(2)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喻成“有的放矢”。(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2.领会:(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怎样做到实事求是。(4)如何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应用:(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三)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识记:(1)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性。2.领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性。3.应用:(1)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革命道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道路,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课程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其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和实践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考核知识点4/19(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考核要求(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1.识记:(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4)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2.领会:(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思想。(4)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5)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3.应用:(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1.识记:(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农业合作化的步骤。(3)“四马分肥”。(4)和平赎买政策。2.领会:(1)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意义。3.应用:(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第四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了解为什么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的深刻内涵。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篇重要著作。毛泽东和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看法。(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刘少奇、周恩来和陈云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长期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5/19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四个显著特点。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要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二)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解决当前中国所有问题的关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与党的执政地位、历史责任和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关系。(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依据。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
本文标题:(大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4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