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2014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图1图2(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①⑤⑥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解析】(1)解答该题要结合表、图1以及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2)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上海,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且位于沿海,故适宜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3)回答该题,一是要结合图2,注意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从速度和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二是要注意结合图1、图2中的图例。(4)城市群的建设问题,一是要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二是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考点1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区域影响因素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自然素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以高原、盆地、山脉为主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为主自然资源水热资源、生物资源、石油、煤炭丰富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密度较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较低,城市分布密度较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滞后科技、教育和文化比较发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集中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低,但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了对外联系经济因素发展基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好发展基础较差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交通运输状况距海近,有便利的海运,陆路交通也较发达距海较远,比较闭塞,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其他因素地理区位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位优势缺少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通讯条件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相对落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例1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4361亿元人民币。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三大经济地带看,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____,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____,位于西部地带的是________。结合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环境特征,说明中西部经济地带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应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产业;环境脆弱,应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较落后,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建设水利设施,促进中西部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等。④①②和③(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3)③地所在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形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A【解析】(1)根据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①②③④省区所在的位置分析即可。(2)东部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之中,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能耗工业市场不大,而西部资源能源丰富,故A正确。(3)新疆北疆和南疆气候差异较大,是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考点2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差异对比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和黄土红壤、砖红壤水文有结冰期无结冰期自然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矿相当丰富区域项目社会经济特征农业生产旱地为主水田为主工业生产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大交通运输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通达性好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对外开放程度低程度高例2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是我国的_______平原地区;乙图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平原地区。(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甲乙黑土水稻土旱地水田水平高水平低东北长江中下游(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更为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不利条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读图回答1~3题。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度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解析】从轮廓特征和河流、湖泊的分布可以读出,图示省区为我国新疆。新疆深处内陆,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经度地域分异规律。故选B。B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A地区西部山地有向西北的开口,西风和偏北风从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一定的水汽,加上山地的抬升作用,A地区有一定的降水。D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光照强,有利于长绒棉的生长。A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图。读图回答4~5题。4.图示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是()A.石质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沙尘暴【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保水性差,植被遭到破坏,会发生石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该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冶金业发达,且降水量多,易引起酸雨。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该地区为湿润区,不会发生沙尘暴。D5.图示区域水运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A.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B.地表水较少,地下暗河多C.人口少,经济落后D.资源稀少,运量不够【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保水性差,多地下暗河;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较少;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D读“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6~7题。6.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③交通便利④水能丰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由图可知,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海运、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该工业区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但该区域在平原地区,落差小,水能资源不足;在工业区的形成初期,科技力量落后,故选项A正确。A7.目前,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A.劳动力资源短缺B.矿产资源日趋枯竭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锐减【解析】结合辽中南地区的相关基础知识可知,目前,在图示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该地矿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资源储量日趋枯竭;该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面临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该地区山地面积较少,森林资源问题不突出,故选项B正确。B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回答8~9题。8.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进行的产业是()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解析】读图,根据水系形状特征判断甲地区域是洞庭湖水系,乙地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从自然条件看,甲是鱼米之乡,产业是水稻种植业,乙是独特的高原气候,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D对。D9.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A.东部冬季市场B.东部夏季市场C.本地夏季市场D.本地冬季市场【解析】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位于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但相对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作物生长期比东部平原地区晚,当东部地区进入伏季,蔬菜供应紧张,这些地区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供应东部的夏季市场,B对。冬季气温低,该地不会有蔬菜生产,A、D错。本地夏季市场供应不是反季节蔬菜生产,C错。B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腾飞。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0~11题。10.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A.利用西部的大量的富余劳动力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C.向西部提供大量技术支持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D【解析】注意“从全局来看”的要求,倡导东部地区支援西部,既利于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也利于东部地区获得大量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开拓市场,故也利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的共同发展。11.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A.交通状况的改善B.自然资源的开发C.人口的流动D.西电东送【解析】区域之间物资和能源的流通需要依靠交通条件的改善。A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有关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东南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较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大C1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B.西部大开发,使人口迁入量加大,主要是由于资源的开发造成的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C二、综合题1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A省的人均GDP为2000美元,在全国排名31位,城市化率为33.8%,各项经济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乃至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B省人均GDP为770
本文标题:(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4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