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仿真模拟试卷(五)
1仿真模拟试卷(五)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潍坊模拟)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1.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5月B.8月C.11月D.12月2.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昼夜分布状况可知,曲线e表示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约为78°S(位于南极点和南极圈中间),因此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约位于12°S附近,时间大约为2月或11月。第2题,据图可知,该图没有表达出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的规律;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f曲线没有表达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三条曲线均表达了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答案:1.C2.D(2015·湖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A.老—新—老B.新—老—新C.无规律D.新—较新—较老—老4.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气、水2解析:第3题,根据沉积岩下层老,上层新的原理可知图中从甲到乙一线岩石年龄是新—老—新。第4题,图中E、F、G依次为气、油、水。答案:3.B4.B(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5~6题。5.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A.58%24%B.19%24%C.24%19%D.19%58%6.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劳动力不足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D.人口老龄化解析:第5题,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第6题,从图中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规律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现象严重。答案:5.B6.D(2015·龙岩市质量检查)下图为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7~8题。7.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8.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3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解析:第7题,从图中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等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应在华北平原地区推广。第8题,该生产模式是挖土成塘、筑土为台田,可以增加区域内高度差,减轻水涝灾害。答案:7.C8.C(2015·菏泽一模)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该工程建设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为精确定位、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读图,回答9~11题。9.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A.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沿岸土地盐碱化加重B.大坝上游降水量有所增加,水雾天气增多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10.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A.大坝拦截泥沙,减少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B.水库调节径流,使下游水质得到改善C.实现水能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11.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大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A.GPS和GISB.GPS和RSC.RS和GISD.GPS、GIS和RS解析:第9题,该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大坝上游水量增大,水汽蒸发旺盛,水雾天气增多,降水量有所增加。第10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水能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第11题,从题干中的“精确定位”、“遥感影像图”、“信息化管理”等可知该水利工程应用了GPS、RS和GIS技术。答案:9.B10.C11.D二、综合题(共56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015·南京调研)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空白部分代表白昼,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4(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6分)(2)A、B两点此时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时、________时;从A、B两地来看,太阳都位于其________方向。(6分)(3)若图示日期为12月初,则此日期后至我国春节前后,图中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地方时计算、太阳方位、经线与晨昏线夹角的变化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图中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0°,以及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20°S;已知北京时间为10时,则此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0°E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150°E经线;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即20°S)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互余,即70°S及其以南地区(或70°S到南极点之间)出现极昼现象。第(2)题,读图可知,A点的地方时为12时,B点的地方时为24时,从两地来看,太阳都位于其正南方向。第(3)题,若图示日期为12月初,则此日期后至我国春节前后图中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变化情况应分为两个阶段,即12月初至冬至日、冬至日至我国春节前后,则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变化情况为先逐渐增大至23°26′,再逐渐减小。答案:(1)(20°S,150°E)从20°S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70°S及其以南地区(或70°S到南极点之间)(2)1224(或零)正南(3)先逐渐增大至23°26′,再逐渐减小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2分)材料一全国妇联2013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当地有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5(1)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6分)(2)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什么地方打工?为什么?(10分)(3)从2010年到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该趋势的形成原因。(10分)(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中西部家乡,你认为当地应如何吸纳这些劳动力?(6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知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可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方面分析。第(2)题,当地村民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资待遇。第(3)题,读图可知,2010~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原因应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第(4)题,当地可提供优惠政策、增加就业岗位等。答案:(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南部省区的农村。原因:由于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2)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较近。(3)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4)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14.(2015·武昌调研)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下图是某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示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有哪些有利的资源条件?(4分)(2)近年来,延安迅速成为文化旅游热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1)从图例中可知图示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游览价值高,数量多,地域组合好。(2)从旅游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答案:(1)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2)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自然灾害与防治】15.(2015·齐齐哈尔二模)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我国不同时期各流域平均干旱灾情统计(单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6注:受旱率=受旱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100%,成灾率=成灾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100%。(1)简述我国干旱灾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6分)(2)太湖流域成为我国受干旱影响最小的流域,试分析原因。(4分)解析:(1)从图中可知北方地区受旱率和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以黄河流域最高,太湖流域最低。从两图对比可知,除太湖流域和珠江流域外,其他流域受旱率和成灾率明显上升,尤其以松辽流域最为显著(注意两图纵坐标数值不同)。(2)太湖流域降水丰沛,且季节变化较小,河湖众多,地表水丰富,水利设施完善,耕地灌溉率较高,受干旱影响最小。答案:(1)特征:北方地区的受旱率和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受旱率和成灾率最高,太湖流域最低。变化:除太湖流域和珠江流域外,其他流域受旱率和成灾率均明显上升,尤以松辽流域最为显著。(2)年降水量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河湖密布,地表水资源丰富;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耕地的灌溉率较高。【环境保护】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2015年6月25日是第25个全国土地日,其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用地方式根本转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坚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土地权益的“三保”原则。其中,“保资源”就是要始终把严格保护耕地作为改革的前提,继续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实行耕地数量、质量和环境并重保护,进一步夯实城镇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基础。分“田”(1)我国耕地减少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2)简要分析我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源。(6分)解析:第(1)问,应主要从人口增长、城市化以及土地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分析。第(2)问,保护耕地的措施应主要从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保护基本农田等方面分析。答案:(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7退化。(2)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
本文标题:(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仿真模拟试卷(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6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