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1届厦门双十中学语文考前热身
1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热身考试卷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2),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6),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苏廷评①行状①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C.会皇考病没.没:通“殁”,去世D.所以..劝导成就者所以:……的原因3.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望①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3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那么,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介绍一个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赵伯韬为了化解与吴荪甫的矛盾,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子夜》)B.“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三年!”觉慧冷笑道。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觉新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C.“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一天史湘云夜宿在宝钗家时,对她说了这一番剖心之语。(《红楼梦》)D.“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白帝城托孤,可谓句句是泪,既有未成大业的遗憾,又有对犬子无能的担心,更有对臣子的无比信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刘备则在遗诏中谆谆告诫儿子刘禅。(《三国演义》)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葛朗台太太拒绝葛朗台假惺惺的施舍后,小说这样议论道:“这样的高尚纯粹是白费!”她临死时对女儿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⑴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请简述(5分)(2)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什么?请简述。选()(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耳;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4B.孟子所谓的“善道”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2)从下面选段中,你认为“君子”立身处世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分条概括。(3分)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统一中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中国”。我们怎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那些日子,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和分裂,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编织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我认为,他作出自沉的选择有更深刻的因素。当然有对现实的悲愤,但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皈服。在弥漫着巫风神话传统的山水间,投江是一种凄美的祭祀仪式。他投江后,民众把原来祭祀东君的日子转移到他的名下,前面说过的包粽子、划龙舟这样的活动,正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改动)510.下列关于屈原“爱国诗人”身份界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这是把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是以政治来框范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的错误做法。B.虽然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但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既然,此“国”非“爱国”之“国”,“爱国诗人”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C.现代人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却忽略了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这一事实,走入了文化研究的误区。D.端午节老百姓对屈原的纪念,不以楚国为界,正是屈原超越国界的明证。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但屈原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爱国者。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于对屈原的分析与作者所持观点一致,所以在众多文学史中独独受到了作者的推崇。B.屈原人生中所经历的任何磨练,对于他成为第一个站在个性文学的高点上的诗人,都是必不可少的。C.屈原自沉汨罗江,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殉难说”还是“逼死说”都缺乏足够有力的史实支撑,因此,对于屈原自沉汨罗江,大可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D.老百姓在端午节以包粽子划龙舟这些方式来表示对屈原的纪念,正和屈原以投江这样的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选择达成了一致。12.海德格尔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形成、处境、病衰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如何结束生命。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屈原自沉行为的理解。(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美丽的谎言杨建国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老兵的小诗后面署
本文标题:2011届厦门双十中学语文考前热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7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