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40112165016+胡盛(毕业论文)
-1-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部队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法作者姓名胡盛达考号040112165016完成时间2014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济南军区办公室制-2-部队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法考号:040112165016姓名:胡盛达【内容提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异常活跃的市场经济面前,部队管理工作确实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官兵成分趋于多样化,官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冲击,官兵关系出现“物化”现象,使部队管理的动力减弱,加大了部队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军队管理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充分认识和运用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断改进和提高军队管理工作的成效。【关键词】部队管理;难题;解决方法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势必对军队管理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管理主体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必将发生强烈变化。如今青年入伍动机复杂、个体差异明显、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成熟、心理意志脆弱等特点仍旧给部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部队各级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更加有效地提升部队管理服务能力上的提高上,以解决影响集体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构建科学的部队管理服务体系为支撑,从而增强部队管理服务和安全稳定工作的效能。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官兵,教育帮助官兵认清时代特点,自觉接受和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思想、新观念,抵制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消极思想的影响,积极探索军队管理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充分认识和运用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断改进和提高军队管理工作的成效。一、军队管理的理论基点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最一般的职能,是一切社会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为此必然体现组织的性质,符合组织的目的。军队作为国家首要的暴力组织,同样要把管理作为其最一般的职能,在管理中体现军队的性质,保证军队履行使命。军队是一种公共组织,与其他一些公共组织如政府机关、学校等相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强调以人为核心,都注重以整体优化来提高管理效益等;但是军队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组织,如因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而具有阶级性,因军事斗争和军事职能需要而更具强制性等,是军队管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基本属性。由管理活动的共性和军队组织的特性所构成的这些基本属性,是军队管理活动中共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制约着军队管理的原则、要求、方法、任务以及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等,是研究军队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无数的事实表明,只有正确掌握并运用军队管理的理论基点,管理者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有效实施军队管理工作。(一)军队管理具有鲜明阶级性,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管理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依据组织的性质和目的来进行。由于军队是国家和统治阶级的首要暴力组织,其性质就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性在军队的集中反映,因而军队管理也必然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军队管理法规制度的产生,管理机构和机制的形成,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方法手段的选择等,无不受到一定阶级性的制约。1、统治阶级的最高意志决定军队的性质军队管理首先决定于军队性质。军队的性质表明军队为何存在、为谁服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军队是附属和服从于一定的国家和阶级的暴力工具:作为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武装集团,军队的使命是保卫国家和本阶级的利益。因而,有什么性质的阶级统治,就会出现什么性质的军队,并由此决定军队的宗旨。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必然体现统治阶级的最高意志。在奴隶主占有制的生-3-产关系基础上建立的军队,始终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当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时,封建主的军队也特代替奴隶主的军队;在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的军队是伴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产生的,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军队则具有明显的对内实施镇压、对外侵略扩张的性质。军队管理的阶级性,突出的体现在管理目的上,要求管理必须为其阶级利益服务。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利益,因而不同的军队会有不同的管理目的,任何背离阶级利益的军队管理都是不存在的。军队管理的阶级性也直接反映在管理手段的选择上。管理手段是为管理目的服务的。奴隶主军队的纪律要靠诛杀来维持,封建主军队的纪律要靠皮鞭,资产阶级军队的纪律要靠金钱,就在于军队的阶级性质不同。落后阶级的军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不同的两个阶级,决定了对人的管理必然采取欺骗、强迫或用金钱收买的手段,而先进阶级的军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阶级差别,在对人的管理上则必然采取信任、教育和说服等民主管理的手段。此外,不同阶级的军队,还会有不同的组织制度,其管理者也会有相应的工作作风。2、党性是我军管理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性的实质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根本保证,是人民军队性质在管理上的集中反映和体现,也是人民军队管理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为了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为人民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幸福,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直接关系到军队管理的根本方向和管理的大环境: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决定着广大官兵的思想觉悟,关系着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管理作风: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实际就是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和人事工作,它决定着管理的领导核心。所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于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对于坚持管理的革命化,对于保持人民军队管理的正确方向,都是最为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军队的管理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我们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保证。(二)军队管理具有明显的人本性,官兵是管理实践的主体管理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军队管理尽管是一个由人、财、物、机构、信息等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但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和作用,而且主要是人的活动和作用。”①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人也是管理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也是管理历史和管理财富的创造者。邓小平深刻指出:“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大量事实表明,在管理工作中承认不承认广大官兵的主体性,能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效果大不一样。”只有抓住人这个决定性因素,秉承以人为核心的思想,才能抓住军队管理的关键。这是任何军队都必须遵守的一条客观规律。1、军队管理以人为决定因素军队是一个首先由人而且主要是由人构成的组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军队管理中有着最广泛的适用性和生动的体现。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军事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人的作用和对人才的利用,“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将帅抚士卒,必如父兄于子弟,则士卒附将帅,亦如手足之捍头目”。古代有吴起用口为士卒吮吸疽疮、士卒甘心为之战死的故事,也有张飞“爱礼君子而不恤下人”,被自己帐下人所杀的教训。这是重视与不重视人的两种带兵方法的后果。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要时刻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对军人有着特殊的角色要求。因而,更应该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军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剥削阶级军队由于具有反人民的阶级性,因而不可能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军作为人民军队,则真正坚持了这一管理思想。其突出特征是:重视人的因素,解决人的问题,发挥人的优势。我军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所以能由小到大、-4-由弱到强、以劣胜优、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依靠人民,依靠广大官兵;就在于坚持官兵一致,坚持民主管理,坚持群众路线,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军队管理同样是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培养人,通过不断满足官兵的合理需要,发挥人在管理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管理的最大效益,来应对“战场”挑战和“市场”考验的。2、军队管理以士兵为基础军队管理以士兵为基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我军的基本体现和要求,是做好我军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军队的基础在士兵”的科学论断。在这一科学论断的指引下,我军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尊重士兵、关心士兵、重视士兵的管理制度、原则和方法,如三大民主制度,官兵一致的原则,公正带兵、以情带兵的方法等,使管理工作在赢得战争胜利和加强军队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队管理以士兵为基础,这是由士兵在人民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士兵是人民军队的主体,他们在军队管理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位置,是形成战斗力的基本因素,既是被管理者,也要参与管理行使一定的民主权利。他们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有生力量,而且是军队组织成分的基本要素,并最终影响管理效果和管理目标的实现。3、军队管理以军官为主导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②军队中的干部特别是军官,作为军队的基本成分,既是构成军队主体的一部分,更是管理军队的骨干。军官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起着教育、示范的作用。战争年代,军官作为作战行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处于中心位置,是部队统一意志的代表、统一行动的关键。和平时期,军官作为军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各项活动的领导者和主要管理者,是军队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形成和产生作用的决定因素,管理能否有权威,能否有效率,能否出战斗力,关键取决于军官主导作用的发挥。作为军队管理工作中的决策者、组织者和主要的控制者、协调者,军官对管理工作的成败负有重大责任。(三)军队管理具有完整的系统性,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军队存在于整个社会系统中,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系统。正如江主席指出的:我们军队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去考虑问题。部队的管理是复杂的,有纵向的,有横向的,要用矩阵式的管理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军队管理的活动,实质是军队管理系统的运动。”1、军队是一个相对独立复杂的大系统“整体只能依靠整体来维持,就像一块冷得太快的玻璃一样,一道裂缝就可以使整体完全破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要素则是系统的单元。认识系统的实质,必须明确三个观念:一是要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才能形成特定的系统。二是任何系统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三是任何系统都具有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而功能主要取决于结构。军队由多个层次、多种要素、多类机构构成,光专业就达数千种,物资有200多万种。作为一个系统,军队有官兵、武器装备等这些特定的要素,有军事体制编制这一特定的结构,也有其他社会系统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即以暴力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军队系统的结构严谨,层次性很明确,上到总部,下到基层分队,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职权和责任不一样,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相应不同,军队的条令条例对各级管理者的职权、任务和责任等都进行了相应规范。要保证军队有效地履行使命,就必须突出军队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维持军队系统的有序运行。2、军队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这种关系决定了军队管理系统同社-5-会大系统的必然联系。第一,社会的人口素质决定军人的素质。第二,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条件受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的制约。第三,社会的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政策制度变化,影响军队的人文环境。这三方面的联系对军队管理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决定了军队管理系统必须适应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变化。第四,社会结构决定着军队组织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影响军队管理。如我国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对人们行为驱动的机制不同,军人在社会利益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不同,要求有不同的军队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就难以调动军人
本文标题:040112165016+胡盛(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0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