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6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等历史机遇,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三聚氰胺事件等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着力推动和落实“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形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6%,发展速度始终处于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500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10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241亿元,较“十五”期末翻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412亿元,是前十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2.3倍。我们建设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荣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代表城市之一”等称号。(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6.1:35.9:58演进为4.4:36.3:59.3。现代农牧业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乳业在经受严峻考验之后化危机为机遇,规模化养殖水平由不足20%提高到近50%,奶牛存栏由64万头增加到100万头。牧业年度肉羊存栏由196万只增加到270万只。中棚马铃薯种植取得显著效益,蔬菜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产品基本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市区工业全部迁入园区,引进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形成了乳品加工、电力、化工、冶金、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伊利、蒙牛两大乳企双双进入世界乳业20强。电力装机由400万千瓦增加到770万千瓦,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建设了一批光伏材料和风力发电项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21亿元增加到580亿元,节能减排指标如期完成,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的重要跨越。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448亿元增加到1097亿元,在全区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三)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为抓手,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十年巨变”目标如期实现。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40平方公里扩展到21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140万人增加到208万人。建成了体育场、博物院、乌兰恰特剧院等一批大型公用项目,打造了成吉思汗大街、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伊斯兰特色景观街等特色街区,对大召、公主府、昭君博物院等文化古迹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9.8平方米增加到11.4平方米,公交营运线路由33条增加到99条,集中供热普及率由45%提高到8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49%提高到96%。全面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8.5平方米提高到16.1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311天增加到349天,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核双圈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以会促创,先后在四个旗县召开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以旗县所在地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实施了以改水、改路、改厕、改圈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6亿元,实现了乡通油路、村通公路,通车里程由2005年的5823公里增加到6300公里,城区与五个旗县的半小时公路网正在加快建成。城乡电网架构日趋完善,完成110千伏以上输变电项目38项。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网络应用业务快速拓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累计造林104万亩,封山育林16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0万亩,森林覆被率由21%提高到30%。(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医药卫生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有效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推进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实现行政审批事项100%集中受理,审批过程100%电子监控,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最佳政务服务城市。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了改革重组,积极开展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到68家。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与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往来日益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五年累计引进区内外资金19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其中出口26亿美元。(五)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五年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项36项,授权专利2602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16.1%,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免费义务教育,惠及28万名中小学生。“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由1万人增加到2.9万人,全部享受生活补贴。建成了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民族教育得到优先重点发展,在全区率先实现蒙语授课的高中和幼儿园免费教育。校安工程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教育教学用房由126万平方米提高到234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基本完成市第一医院和口腔医院搬迁改造工作,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94个。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医保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药品销售零差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实现乡乡有标准文化站。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昭君文化节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活动品牌,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走向全国,民族文化大市建设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类公共体育运动场馆由不足3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在全区第十一、十二届运动会上金牌总数均获第一。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平安首府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集中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更加团结,国防和民兵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被国家、自治区评为双拥模范城。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充分展示了“模范自治区”首府城市的良好形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组织管理、外事、人防、地震、防汛、消防、气象、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六)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2150元提高到25085元,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631元提高到8670元,年均增长13.4%。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建立了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1429元。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城市低保标准五年提高140元,市四区达到每人每月340元、旗县达到2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1180元,达到每人每年1900元。五保供养、孤儿供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施了城乡医疗、教育、取暖等专项救助,16万特殊困难群体受益。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收入较快增长。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建成或回购廉租房10125套,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低保家庭住房问题全部解决。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向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工业。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张增量并举,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大力促进工业提质增效。伊利、蒙牛、三联化工、中燃等重点监控企业产销两旺,效益显著回升。天津中环单晶硅一期、中粮可口可乐、中海油聚甲醛等项目相继建成,一批关系当前及长远发展的增长点陆续显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各项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管力度,对各种污染源全面进行达标排放治理,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二是抓农牧业。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面加强了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达到125万吨,较往年持平略增。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着力推进种养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牧场80个,畜牧业增加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66%。三是抓服务业。通过积极争取,我市列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城乡市场繁荣活跃。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业高速增长,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启动建设了如意总部基地。新引进金融保险机构8家。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煤炭暨新能源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亿元,增长18%。四是抓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了以“新亮美绿净畅”工程为重点的老城区整治改造,核心区5条主次干道改造全部完工,109条小街巷改造顺利推进。拆违拆临工作成效显著,拆除影响环境、阻碍通行的建筑物27万平方米,实现了还道于民、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确定了“一街五区”的城市新区发展思路,新区规划设计、土地收储等工作全面启动。环城水系治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部分河段竣工注水。大力开展了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加强了交通组织管理,整治规范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五是抓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绿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生态保护区治理工程取得积极成果。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金盛路建成通车,呼武公路复线、209国道和林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进展顺利,109国道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呼市至杀虎口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六是抓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以支持主导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为重点,认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有效推动了一批企业的技术进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民办的十项实事全部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等六项民生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及全国平均水平。七是抓维稳工作。统筹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央和自治区交办的信访问题结案率和化解率分别为100%和99.7%,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法行政能力、社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跨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
本文标题:201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3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