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1年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
1生态学(071012)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从事生态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2.努力学习生态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生态学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系统掌握所攻读方向的知识内容,对该方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3.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污染与恢复生态主要开展受污染生态系统,尤其是受污染水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生态修复研究。包括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毒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与控制理论、方法,生态修复的原理、方法以及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等。2.作物生态利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以高产优质为目标的作物生态系统、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的生理生态特点、重金属污染等不利环境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修复技术等。3.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我国重要生物资源种质特性,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质创新,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上探讨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机理和技术。4.水生动物生理生态研究水生动物生理生化过程变化及调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和环境胁迫对水生动物免疫和生殖过程的干预;环境适应过程中水生动物生理代谢和能量转化的调控机制;分子水平上的适应性进化。2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为主。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在职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公共课00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8学分000003英语216566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40001高级生物化学36228学分040002分子生物学3622040003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3622040004现代生物学大实验7224专业主干课041101环境生物学36226学分041102多元统计分析362204110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3622选修课041104污染生态学3622至少选修12学分041105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3622041106植物生态学3622041107作物生态学3622041108种群生态学3622041109生态遗传学3622041110分子生态学3622041111进化生态学3622041112生物安全36220411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622040101植物生理生态学3622040105现代农业3622040211SPSS统计分析3622040315水处理原理3622040702高级水生生物学3622040715水环境毒理学3622040712鱼类生态学36223教学实践2√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5分合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开设课程简介附后。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培养计划的确定: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3.课程的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本专业其它研究方向的方向课和其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可作为本研究方向的选修课。4.学术和教学活动:提倡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本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专家讲学和本专业学术报告会、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开题报告会、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采用的形式,可以试讲部分章节,或带实验课。经考核合格可给予2学分(列入学分计算)。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已有教学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适当减免。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6.体育锻炼:研究生应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研究生要心胸开阔,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4六、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2.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按评比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给予奖励。3.毕业考核: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按评比条件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七、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反映学科研究进展,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作为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并经导师组审核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向导师指导小组或所属教研室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研究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选题一经确定,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2.研究工作:研究生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在以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继续搜集文献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为撰写学位论文作为好研究资料准备。同时,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交流。3.论文撰写:在完成研究工作后,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工作。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规范要求进行撰写,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要求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正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论文完成后,经导师、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才能申请答辩。八、答辩和学位授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进行。论文答辩前应须请两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审阅,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要求研究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汇报。答辩委员会应选择5名或5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校外专家担任。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答辩完成后,校学位分委员会对通过学位论文者进行审查,对论文质量、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上报校学位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学位。九、思想政治工作5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研究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本校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接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耐心引导。研究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附:生态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41101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总课时数:36学分:2开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授课教师:教学要求:学习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与生物学效应(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基因污染和生物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掌握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净化等科学知识,增强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和责任心。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两大问题,一是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主要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浓缩、积累和放大,污染物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二是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和生物修复。主要包括:生物净化的原理,生物净化的方法,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等。预修课程:生态学。教材及参考书目:(1)孔繁翔,尹大强,严国安。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熊志廷。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段昌群。环境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4。课程编号:041102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总课时数:36学分:2开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授课教师:教学要求:学习掌握多元分布理论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开展生物学研究中多对象、多指标相互关联的6多元统计分析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多元正态分布理论及多元方差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通径分析、趋势面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生物学实际例子加以解析。预修课程:生物统计基础。教材及参考书目:(1)袁志发,周静芋。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2)林少宫等。多元统计分析及计算程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课程编号:041103课程名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总课时数:36学分:2开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授课教师: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其形成、演化和丧失的机制和特点,掌握对其保护的理论、方法。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扩展及其安全;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设。预修课程:生态学。教材及参考书目:(1)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陈灵芝,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上
本文标题:2011年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7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