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1年高一经济史七区联考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1海珠区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密封装订线内,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信息填涂准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原题目处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汉朝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2.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3.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铁农具——春秋时期B.耧车——战国时期C.筒车——西汉D.曲辕犁——唐朝4.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中国古代在重农抑商的体制下,商业发展受到很多阻碍,但依然阻挡不了古代中国走向市场的步伐,到明清时期形成很多地域性的商业群体,称“商帮”。以此标准,下列图片能归为一类的是高一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2①茶马古道②丝绸之路③徽商④晋商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A.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人B.十六世纪的印第安人C.十九世纪日本人D.十九世纪的俄国人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英国8.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B.手工工场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淡化D.垄断组织的出现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通讯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0.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1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主要动力不同B.通迅手段不同C.机械特色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12.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horse)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machine)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高一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31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C.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D.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4.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B.重庆C.上海D.沙市15.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其发展高潮大概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民国初期C.国民政府前十年D.抗战时期16.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里主要抵制的是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17.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18.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9.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手工业合作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20.下图为1958——1962年我国部分省区灾区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费正清主编《新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省份全部府数灾区府数灾前人口(万人)非正常死亡(万人)比例%安徽1313344663318.37四川2623719194013.07贵州16151706174.610.23湖南17173651248.66.81甘肃13121585102.36.45高一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4阅读上表数据。你认为造成高比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战争因素C.严重左倾错误政策D.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21.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A.工业化已初具规模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2.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崛起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3.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兵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以后D.新文化运动以后25.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A.婚礼简约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D.夫妻平等26.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27.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下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高一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5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B.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C.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28.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29.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余粮收集制30.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这种认识所引起的后果不包括A.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实行新经济政策D.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同于以往世界体系之处主要在于A.以抢劫设卡为手段B.以殖民掠夺为手段C.以商品倾销为手段D.以货币金融为手段32.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B.发展卢森堡经济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33.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①欧洲联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4.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见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降低美国市场的轮胎价格B.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规则C.有利于稳定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35.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完全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高一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6第II卷非选择题(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道小题,共30分)36.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它既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理性反映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实现经济文明的征途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开放力度;尊重经济规律,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1)材料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2分)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2)列举“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
本文标题:2011年高一经济史七区联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8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