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土壤地球化学鉴于勘查区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基岩露头较少。所以在勘查区开展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原区域重砂异常、水系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解厘定,以及在勘查区获得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缩定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勘查工程的部署提供一定的依据,最终利用工程揭露寻找到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的矿体。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室内样品布置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工作底图选择1/2.5万地形图。并首先在底图上布置采样点,勘查区如果山脊的脊线明显,则样点通常从距山脊200m的位置开始沿水系往下布样。勘查区山脊线不明显,如呈丘状,则从梁上开始布置样品。样品的线距依据水系的发育程度而定,点距通常是80m~100m(但线距和点距都不能超过规范要求的网度),样品点密度一般为40至45点/km2。样品编号,为了下一步加密取样,采用单号或双号布样法,同时将工作区按水系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小区,使小区的样品数不超过三位数。布置样品时,主要由熟悉工作区地质条件的地质技术人员代替化探技术人员布置,地质员依据具体地质成矿条件布置样品。2、野外样品采取野外样品采集主要还是由化探采样工完成,鉴于一般化探采样工人掌握的地质知识比较有限,首先要依据勘查区不同工作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勘查区所要寻找的目标矿产对采样工进行岗前培训,让化探采样工掌握相关的蚀变类型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勘查区的简要地质条件。样品的采样深度,要求采到B或C层,采样深度一般不能≤30cm。化探采样工具体在采集样品时,往往在观察和记录上,普遍很是单调的采样深度、样品的颜色和样号等,并机械地按照设计图上的布样点位置采样。针对其它很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则无法观测和比较准确的记录,更不能依据野外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和完善布样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球找矿成果。针对这些问题,若条件允许,有选择的由地质人员配同采样,并由地质技术人员进行观测和负责记录。记录一般要求以下内容:采样深度、样品颜色、样品组成(土与砂砾的比例)、砂砾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或次圆状)、砂砾2的岩性和蚀变特征等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在发现砂砾石有相关的蚀变时立刻在其周围加密采样。要求采样密度增加一倍以上,直到相关蚀变不再出现为止。3、室内异常圈定与评价样品测试结果出来后,在室内进行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异常的圈定。并编制出异常等值线图和晕渲图。为比较准确的野外验证提供充分的依据。在此阶段,并做出简要的异常评序和评价。对异常内,按样品布置时所划分的小区进行加密取样,将加密样品的分析结果再进行考虑,确定异常的二次下限和特征值,并对异常重新进行圈定。同时,结合在采样中的记录,编制异常分布区的第四系地质特征图。依据整体异常图和第四系地质特征图,初步判别出异常等级和是否为矿致异常,以及异常源的位置等。4、野外异常查证依据异常初步解译的结果,进行异常的野外踏勘检查。对异常内的露头有选择性的进行拣块或者刻线取样。如果肉眼估计矿化强度比较高时,直接进行刻槽取样,并进行地质编录。异常在覆盖区、半覆盖区时,依据异常的特征和第四系地质特征图。实地有针对性的具体布置轻型山地工程进行揭露。最后编制出下一步勘查的建议或计划。为什么土壤化探分析要做以下12个元素:Au、Cu、Pb、Sn、Bi、Ag、Zn、Mo、W、As、Sb、Hg送样时不用多说,只说土壤化探分析单位就知道是12个。常见成矿元素还好解释,像Bi、Sb、Hg这三个元素能说明什么呢?按照戈尔德斯密特地球化学分类可将以上十二个元素分为:亲铁元素:Mo亲铜(硫)元素:Au、Cu、Pb、Sn、Bi、Ag、Zn、As、Sb、Hg亲石(氧)元素:W亲硫元素易进入硫化物相,富集成矿,问题是为什么要分析这十二个呢?是为了找寻这十二种矿?解释不通Bi、Sb、Hg是低温元素,比较活跃,一般是前缘指示元素。它们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隐伏矿体。在矿体的剥蚀评价上,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成矿成晕元素,它们的分带方式,和出现的位置可以很好的指示地表以下的情况。3
本文标题:125万土壤化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