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2656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关系: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四个方面即各有侧重,有紧密联系互相联结,互相补充,而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他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起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补充: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凡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第三章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矿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章1.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经济建设的一些重要指导方针。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早已确立的重大目标。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的思想,他更加明确了的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重要的问题,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要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已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是毫无疑问。必须肯定的。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要重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要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农业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2)经济实力显著曾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紧张。(3)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只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第六章1.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第七章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原因:原有的经济等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给党、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原有体制不适应日以联系紧密的世界经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也有利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完善: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改革的目的与过去一样,也是为了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第八章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2)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地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2.当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认为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九章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事业形势分析和重大政策研究制定。3.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与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其中心任务是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第十章1.台湾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第十一章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受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因此,世界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亦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
本文标题:12656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