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教学设计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课题第2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第1学时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说出地震相关概念以及对震级和烈度的认识;根据相关图示,结合已有知识归纳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比较泥石流、滑坡的差异。【过程与方法】运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在地震灾害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带,培养读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在地震灾害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带。【难点】正确描述相关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图例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世界地图空白图视频:地震是如何产生的;火山为何会喷发;泥石流是如何发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展示图片展示图片阅读课文复习提问:自然灾害的分类?【1】08年汶川地震新闻照片读图思考: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其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2】地震的成因示意图读图明确几个与地震相关的基本概念: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的点的连线;震中距:地面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造成破坏大;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震中: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的一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阅读课本12页,回答以下问题:(1)表示地震强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按照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将自然灾害划分为七类: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振动现象。阅读:P13“名词链接”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的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目前,国际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划分方法。震级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对地震和地质灾害的讲解结合示意图了解地震的成因结合示意图了解地震的相关概念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思考读图分析探究活动小结如何确定?①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②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③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读“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分析:世界上的地震分布有何规律?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分类(示意图展示)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在世界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两大地震带——【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环太平洋地区正处于板块边界地带,所以多地震。引导学生比较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根据相关图示,结合已有知识归纳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运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在地震灾害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带,培养读图能力。从自然条件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机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分析地质灾害分布的原因知识拓展探究活动课外探究拓展提供相关资料(见教学资源文件夹——1-2第一学时滑坡泥石流-学生参考课件.ppt)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回答问题: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归纳中国地震带的分布地区及其规律制作并展示介绍滑坡、泥石流的课件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九州和北海道A、B两地震级相同,A地由于离震中近,所以A地的烈度大于B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比较泥石流、滑坡的差异。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板书设计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第1学时分布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课题第2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第2学时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根据相关图示,结合已有知识归纳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寒潮、旱灾)及洪涝灾害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比较干旱、旱灾的差异。【过程与方法】运用世界热带气旋的分布图、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得出世界热带气旋、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运用侵入中国的台风、寒潮路径示意图,分析得出我国受台风、寒潮影响的主要地区,培养读图、析图能力。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及干旱的成因分析,得出旱灾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析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相关示意图,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世界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寒潮、旱灾)及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带。【难点】正确描述相关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干旱与旱灾。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图例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世界地图空白图视频:揭秘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飓风是如何形成的,人们如何应对干旱,台风,寒潮袭击东北。教学设计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环节导入读图思考讲解展示图片读图展示图片:台风云图北半球气旋示意图思考:从气压状况分析,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还是高压系统?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热带气旋(1)概念:看书P16“名词链接”(2)形成条件:A、有广阔的热带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等级的划分:P16“名词链接”了解台风的结构台风眼的产生,是由于台风内的风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产生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相互平衡抵消而成,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千米范围的无风现象。全球约有30%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而这些热带气旋中约有80%会发展成台风。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台风多发季节:夏秋季节(7—11月)台风的源地:热带、副热带的海洋复习回顾必修1所学“常见的天气系统”中有关气旋和台风的知识低压系统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漩涡,其强度以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确定。(略)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1】中国东南沿海【2】印度和孟加拉国沿海【3】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集中在北纬20°—50°地区利用已有知识引出新课复习回顾已学知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读图了解培养读图、析图能力读图比较读图分析小结复习读图分析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呢?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我国台风灾害的分布规律【2】寒潮概念?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省区?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标准?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思考:1、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2、从图中观察,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3、从图中观察我国有哪些地区不易受寒潮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袭击。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除西藏、云南、台湾和海南省外,其余省区市均受寒潮影响。冬春季节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高纬地区(冬半年)昼短夜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很少;地面大量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导致气温很低,气压很高,强冷空气吹向低纬地区,形成冷结合示意图,区别台风、飓风、旋风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复习旧知识结合示意图归纳总结小结展示图片展示资料比较读图思考展示图片讲解(参照中国地形图)4、强冷空气为何来自高纬地区?列表归纳寒潮与台风的相关知识点一组干旱、旱灾图片资料:自1968年开始,非洲发生了持续十多年的干旱,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1.5亿,死于饥饿人数高达200万。我国每年受旱农田约2085万公顷。1951年----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干旱≠旱灾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旱灾是因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全球干旱检测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图旱灾的多发地区就一定是降水少的地区吗?全国标准化指数降水分布图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年际变化很大,由此引起的干旱,除具有普遍性外,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全国各地皆以冬春旱或春旱发生的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干旱锋,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填表:比较寒潮、台风的异同。阅读P17课文及“阅读:干旱的涵义与干旱地区的分布”旱灾的多发地区: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复习回顾旧知识引出对干旱、旱灾的讲解比较干旱、旱灾的差异。读图了解我国旱灾分布状况展示图片探究展示图片讲解出现频率在40%以上,华南和西南地区达50-60%以上。最严重的是冬春连旱,大旱年一般都属冬春连旱的情况。其次,我国干旱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北地区由于降水比较稳定,干旱出现较少;黄淮海地区的降水变化大,干旱频率全年各季均较多;华南地区干旱主要集中在冬春和秋季两个时段;西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冬春和夏季两个时段。第三,我国干旱具有持续性。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经常的,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一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的。1637一1643年和1939一1945年干旱竟连续7年之久。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958一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1966一1968年连续3年干旱。干旱的连续性往往使旱情加剧,灾害严重。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1、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2、江淮地区伏旱的成因。一组洪涝灾害的图片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水造成的危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1】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水位上涨而春季降水少(与南方比)春季蒸发旺盛(与东北比)雨带推移到北方,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运用相关示意图,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旱灾的主要分布地带。引出对洪涝灾害的讲解读图分析展示图片泛滥的现象。【2】涝渍——洼地积
本文标题: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