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2文化与经济政治2016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十二届枇杷节将于5月18日开幕,在开幕式当天晚上,在仁寿县新体育馆隆重举行文艺晚会,祖海、阿宝、孙悦等明星莅临现场表演。四川仁寿枇杷节现场引资37.3亿元据了解,签约项目分别是:四川中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项目用地500亩的熔石英玻璃生产线及配套光电产业园基地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年缴税收1亿元;四川金星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项目用地400亩的LNG-CNG清洁能源现代成套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缴税收4000万元;中天科技集团投资10亿元,光纤、光缆、特种导线FTTH生产项目等6个项目。(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一定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人认为,只在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1)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有一定道理。(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3)所以,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沙特经济实力强大,花12亿巨资,成为除中国馆之外的第二个吸引人气的国家馆:月亮船1.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的富强,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2.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突出,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许多国际事务将难以顺利进行为什么说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1.世博会是各国经济政治的“晴雨表”,是大国发展助推器。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文化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的效益。2.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孔子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大漠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等优势和特点,发展相关旅游文化产业。宁夏还积极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开展许多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3)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名字解释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如影视业、旅游业等。文化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的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的文化资源创建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开始在更广的领域里大赚特赚。动漫业内人士估测,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在各地影院、商店,大大小小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玩偶、靠垫,印有“喜羊羊”图案的书包、笔袋被抢购一空,产生了不凡的产业延伸价值。这部动画电影的热映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这不仅使社会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也大大激起了国内动漫企业发展原创动画产业的兴趣和信心。二、文化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1)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政治一定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的发展。2、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1)对个人来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公民更高的文化素养。(2)在国际关系中,文化渗透、文化入侵,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重要形式。有人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力就越大。(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2)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或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探究思考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霸权新态势:一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对别国的文化渗透越来越强。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坦言,要“千方百计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采取西方有关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种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感召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其利用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我国近年来,随着国家之间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霸权主义的国家凭借强大实力,传播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例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乘机而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二是互联网已成为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信息无国界传播现象,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吸引、融合,文化借助于网络技术克服时空障碍而在全球迅速传播,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播手段的革命化,而且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也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一个全球的消费空间。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网络上的英语霸权,使西方学术界媒体的观点占压倒优势,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网上内容的无障碍传播,不仅大大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意识形态导向造成新的困难,对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往往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互联网上网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站点中,有94个设在美国境内。这些新的机制,与全球经济发展包括各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很难为输入国所拒绝或改变。文化全球化,主要是美国文化,借助于这些新的机制,成功地渗透到全球的每一块地方,对本土文化造成缓慢的然而却是重大的影响,从根本上起着重塑人们文化经验、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作用。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情境一:在当前,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重阳节……情境二:在历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美方代表都强烈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允许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自由进入中国,其目的在于俘获青少年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完成异域空间的殖民化,削弱民族文化传统或本土文化传统对于社会不同文化族群具有的凝聚力。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为(1)、通过输出影视作品、书籍(主要是漫画)、游戏软件等来宣扬日本文化,改变国民信仰及价值取向,最终消灭中国文化。(2)、利用书籍、影视作品美化侵略战争,混淆视线,企图在国际社会上重塑本形象。(3)、否认曾发动侵华战争,妄图改写历史,淡化中国仇日情绪。(4)、利用其对台湾长期的文化、经济影响力,推行其以华制华的策略,并企图将台湾从中国永久分裂出去。日本的文化侵略对我国的影响有长远两个方面。短期来说,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本土文化深入民心,要想一朝一夕改变这文化信仰是比较困难的事。长远来说,日本文化入侵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冲击是颇令人担心。日本的潮流文化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些从小接受了错误文化灌输,长大后自然会失去辩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足够重视的话,再过几十年,日本文化便将会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文化政治决定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反作用(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放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2、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3、如何改变这一现状?(1)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综合国力(内容)政治力经济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国防力实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科技力科技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日本和韩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短短几年内即见成果,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救国良方。日本的动画、游戏和传统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并驾齐驱。我国虽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文化方面的规划,文化产业的意识几乎和欧洲同步,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最主要的是观念的、体制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功夫熊猫》是由美国导演马克的一部动画片,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主题,一举拿下了36届安妮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版等15项大奖。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应对?实施文化霸权。就中国而言,美国的战略主要是:第一、利用强大的媒体力量,继续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对中国进行“妖魔化”,利用和制造各种事件把中国定性为“不尊重人权”、“压抑民主”、“打击不同政见者”、“干涉宗教信仰自由”甚至是“偷窃美国国家机密”的“敌人”。第二,除了美国之音外,美国国会开办了主要针对中国的自由亚洲电台。第三,在历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美方代表都强烈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允许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自由进入中国,其目的在于俘获青少年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完成异域空间的殖民化,削弱民族文化传统或本土文化传统对于社会不同文化族群具有的凝聚力。怎么办?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必须谨记:——四单元——三单元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本文标题:12文化与经济政治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