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数字表示法,古今大不同一、零数表示法: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ò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字,连接整数与零数。例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可译为: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例2、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可译为: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二、概数表示法: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文言文中表示约数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可以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数”等表示。例3、每字有二十余印。(《活板》)可译为: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例4、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译为:高约二分上下。例5、见宫殿数十所。(《山市》)可译为:看见几十座宫殿。可以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例6、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可译为: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例7、以亿万计。(《山市》)可译为:得用成千上万来计数。即:数也数不过来。三、分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有用“几分之几”表示分数。如:“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但并不局限于此种形式,也有与现代汉语中表示分数不同的。例8、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此处“十九”即“十分之九”,省去“分”与“之”,翻译时应补上。四、虚数表示法:虚数是指不实在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常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作虚数,一般表示“多”。例9、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可译为:木兰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以上。但并非上述数词都表虚数,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辨其虚、实。如“船头坐三人”。(《核舟记》)此处“三”即为实数。可译为:船头坐着三个人。五、序数表示法:1.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例10、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2.不用“第”而直接用数字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例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六、两数相乘表示法:有时两个数字相连,表示两者相乘。例1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农历每月十五)《项脊轩志》例13、一个女子,年约二八。(十六岁)《灌园叟晚逢仙女》文言文中数字的理解和翻译一、数词后面带量词,和现代汉语一样不必翻译。1.二壶酒2.三年释其政。二、有些加上适当的量词就行了。1.女子十七不嫁。(十七岁)2.一犬。(一条)3.百二十城(一百二十座)4.箱奁六七十(六七十只)三、有些词语虽含有数词,但已成为一个整体概念,翻译时就是一个名词了。1.乃号令三军。(三军:军队)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宗庙)3.然后以六合为家。(六合:天下)四、表约数,与现代汉语一样。1.择其一二扣之。(一两块石头)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二三里路)五、“一”字翻译。1.数词:(一个)2.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3.名词:(一体)4.动词:(统一)5.形容词:上下天光(满、全)六、两数相乘。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2.二八芳龄。(十六岁)七、数字连用,表示分数。1.盖余所至,(十分之一)2.借第令毋斩,(十分之六七)3.近塞上之人,(十分之九)4.脱逃者未及百一。(百分之一)5.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十分之一二)八、前后数字相加是十的,多数表示“几成”。(三成米糠七成碎米)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十、表示长度、重量古代表示长度、重量的数词,如跬(半步,跨出一只脚)、舍(三十里)、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等。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半步)2.退避三舍。(三舍,九十里)3.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形容极其细小)十一、概数、虚数1.潭中鱼可百许头。2.北山愚公者3.用“三”“九”“十”“百”“千”“万”等表示。①绕树三匝②③九死一生④
本文标题:文言数字表示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2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