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09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测试题
2009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25小题,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交替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A.针叶林一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冬小麦一玉米一春小麦一水稻C.棉花一亚麻一桑蚕丝一剑麻D一年一熟一一年两熟一两年三熟一一年三熟2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瓜果作物生长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读图6一l,判断4-6题。4.我国下列地区及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一红漠化B.黄土高原一盐渍化C.云贵高原一沙漠化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石漠化5.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6.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读“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品分布图”(图6一2)回答7-8题。7.①地区为高产田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该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降水条件不同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C.地形、土壤条件不同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8.引起黄淮海地区水盐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B.河流水位的涨落C.土地结构的季节变化D.不合理的灌排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图6-3),回答9-11题。9.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A.1%B.20%C.19%D.21%10.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摸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11.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人,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图6-4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13.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读三峡及其附近地图(图6一5),完成14-16题。14.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能明显减轻运输压力的铁路是()A.南昆铁路,B成渝铁路C.湘黔铁路D.襄渝铁路15.三峡工程完工后,形成水面约1000k时的水库,因此三峡工程能够()A.使库区水体净化能力增强B.明显减少长江的径流量C.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D增加长江泥沙的下泻量16.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影响是()A.加剧水土流失B.诱发滑坡、地震C.库区及回水区泥沙淤积D.淹没耕地和文物古迹图6-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图工)及该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径流补给图(图II),读后回答17-19题。17.图I中甲处地貌类型是()A.喀斯特地貌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D.火山口地貌18.该地区可能位于()A.塔里木盆地边缘B.黄淮海平原C.四川盆地D.河西走廊19.甲处农业发展主要的障碍是()①冬春降水少②冬季气温低③红壤分布④夏季汛期短,易产生洪涝⑤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状分布的特点。读海南岛地形结构示意图(图6-7),回答20-22题。20.a,b,c三地年降水量的比较,正确的是()A.abcB.abcC.bacD.bca21.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A.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B.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C.建设山区热带农业D.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22.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把旅游业作为海南岛的特色产业来抓。海南岛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宜突出()①喀斯特地貌②热带海滨和岛屿③热带雨林景观④少数民族风清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③④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据此回答23-25题。23.西部大开发农业应走的道路是()A.商品农业B.立体农业C.生态农业D.石油农业24.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表现在()①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②科技文化落后③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④粮食单产都较低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中西部迁移的产业是()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耗能产业③高原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第2卷(综合题,共75分)二、本卷共5小题,共75分。26图6一8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约为15000米3/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该水电基地的水电开发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的状况,其属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南线,与西电东送相提并论的其它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还有、、等。(2)简述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3)简述优先开发该基地的战略意义(从能源输出和受益地区两方面来回答。)27.图甲表明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一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甲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1)该地形区名称为,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为此应采取(2)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28.读“美国玉米带和中国玉米带”比较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4分)(1)我国东北中部的是玉米的集中产区,其自然条件与美国的玉米带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农业。两地发展农业的共同优越自然条件表现为(2)试比较我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不同点。(3)我国玉米带发展需要向美国玉米带借鉴哪些经验?29.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图6一10)及其相关气候资料,据此分析回答:(14分)(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3夕据周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它是我国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4)写出适宜A,B,e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30.读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分布图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以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1)统计图中反映20世纪30年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50年代末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的重要的社会原因。(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有关问题:①西北地区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②造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③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后果是:④解决该地区漠化问题,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_和_承载力之内。[参考答案]1.A提示: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热量资源越来越丰富。2.C提示:此原因属生物知识,希望同学掌握。3.B提示:根据青藏高寒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是热量不足可选出此题正确答案。4.A提示:正确的对应关系依次是:黄土高原一水土流失,云贵高原一石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沙漠化5.B提示:云贵高原是①②④,黄土高原是②③④6.B提示:江南丘陵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化学风化作用强。7.C提示:黄淮海平原形成高、中、低产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以及土壤条件的差异。8.A提示: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使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9.C提示:读图即可算出。10.B提示:宜农土地仅占12%,而该区域的耕地就占了40%,且该区域为我国江南某地两者结合,故易造成水土流失。11.B提示:即直接的措施。12.B提示:读图可知,该河流属内流河。13.A提示:从省区轮廊和地势变化可判断该区域是河西走廊。14.D提示:长江航线是东西方向的,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航运条件,减轻压力的铁路也应是东西方向的。15.C提示:修建三峡工程首要目标是防洪。16.D提示:属记忆性题目。17.B提示:从图II可以判断出该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从图I又知甲位于山前带上。·18.B提示:黄淮海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9.D提示:根据气候和地形特征可做出判断。20.D提示:b地处山区,c地处迎风坡,a地处背风坡。21.A提示:甲地带为全岛的水源区,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22.C提示:属记忆类题目。23.C提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开发尤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24.D提示:注意是经济落后的表现。25.B提示:注意“首先”26.(1)珠江三角洲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2)该区域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超过700米),且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由云贵高原流到两个丘陵)多峡谷,适于梯级开发,建设水电站淹没损失小。(3)充分挖掘基地所在地区能源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受益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降低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27.(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等因素造成的。(3)气温特征: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水分条件的特征: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秋三季千燥,或雨热同期。(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用生长。对策: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28.(1}松辽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2)经济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3)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生产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29.(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为46.7ºC,年降水量少约为320mm;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大约为490mm。(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早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3)大兴安岭。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00m=等降水量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分界线的组成部分。(4)A地一畜牧业,B地一种植业,C地一~林业30.(1)人口增长快,耕地扩大,荒漠化面积扩大。(2)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加剧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3)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千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少,地表多为沙质沉积物,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度放牧滥垦草原,过度樵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农业、牧业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后果: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生活贫困化。资源环境
本文标题:2009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4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