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本文由zhz181zhz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学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0不能传声,、、均能传声。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声音在中传播最快,在中次之,在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它具有。声音的三要素:、、。其中声音的叫音调,音调与有关,,音调高,,音调低;声音的叫响度,响度与有关,,响度大,,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也不同,此时声波的也不同。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叫做,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等特点,可用于、、、、等,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并可用来预报、和监测。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很容易障碍物,而且。二、【课堂导学】导学提示【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例1考查学生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声音产生和传【拓展变式】播的基本知“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识,让学生知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涛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道声音是由于【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物体振动产生;二胡的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例2考查学生【拓展变式】对音调的理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解。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例3考查学生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对次声波与超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声波的理解与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1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有【拓展变式】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乐音/噪声)。【拓展变式】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三、【课堂检测】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高。(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不同来加以辨别。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2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二章:第二章:物态变化一、【自主学习】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0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二、【课堂导学】【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和。(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3)实验中观察什么?(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___;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沸腾时__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拓展变式】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时间/min0水温/℃90192294396497598699799899999导学提示例1全面考察学生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此可提醒学生,烧杯下垫有石棉网,可均匀受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拓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在此可补充画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2)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3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它的熔点是__;熔化过程用了(晶体/非晶体)。例2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同时训练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例3旨在强调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例题3】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晶体熔化的条为什么?件。拓展变式【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强调液体沸腾的条件。【例题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例4的复习,烟雾”的形成让学生明确日【例题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常生活中的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烟雾”“白、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请解释这些现象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三、【课堂检测】象,只是水蒸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气的来源不同(1)春天,冰雪消融是而已。(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现象。(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现象。(8)雾的形成,是现象。(9)霜的形成,是现象。(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这是现象。(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现象。(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现象。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4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光(第1课时)一、【自主学习】1.光源:自身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光源(是/不是)2.光的颜色:(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4)光的三原色:,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5)颜料的三原色:,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3.人眼看不见的光(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和,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2)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具有热效应(3)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在可见光中,光的发热本领最大。5.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造成的。(2)光在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v=m/s=km/s。二、【课堂导学】【例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举一反三】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裙子是色。【例2】如图1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导学提示例1考查学生光的反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例2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知道光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例3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图1【例3】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传播理论。如图2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5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导学提示图2图3例4考查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理解,弄清像的大小和像距和物距的关【举一反三】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发生“日全】食”现象。如图3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所示的位置。(甲/乙)上,则地球应在图中
本文标题: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6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