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0年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第1页共12页2011年盐城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检测综合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70分)一.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颇.(pō)能倩.(qiàn)影参.(cān)差脉脉.(mò)B.煤屑.(xiè)独处.(chǔ)羞涩.(sè)泻.(xiè)下C.弥.望(mí)颤.动(chàn)踱.步(dù)斑驳.(bó)D.袅娜.(nuó)一例.(lì)编辑.(qì)嬉.(xī)戏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繁简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B.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C.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D.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揣水游近岸边的。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强聒.不舍(啰嗦)有的.放矢(目的)长乐未央.(尽)B.左睇.右盼(看)滥.调文章(不切实际)不经.之谈(合常理)C.生.杀予夺(生存)华.而不实(华丽)谆谆..告诫(恳切)D.高屋建.瓴(倾倒)青红皂.白(白色)不肖..子孙(品行不好)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看小林的打扮,头上冠冕堂皇....,两脚却穿着硬皮鞋。B.在学习中,如果不掌握科学的方法,只靠死记硬背,往往会事倍功半....。C.这时小陈豁然开朗....地笑着说:“原来是一部经典著作。”D.他写的作文错别字连篇,文不加点....,真让人看不明白。5.选出依次填入横线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那替手对于看龙船已无什么兴味,愿意同老船夫在这溪边大石上各自再喝两杯烧酒。②蔡谱是我国,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A.如果那么不仅也B.只有才不仅而且C.既然就不但而且D.但却不仅也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第2页共12页②大胆来个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那长廊将成何景象。③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④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着水面飞走了。A.质朴独出心裁向导横B.粗犷异想天开引导顺C.朴实稀奇古怪指导贴D.粗朴荒谬绝伦先导掠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所讲的为准。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8.选出下列各句标点正确的一项()A.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庄稼:小麦、养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B.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西北部,进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C.《汉书·匈奴传》记侯应谏元帝的话,其中有云:“前以罢外城,省亭隧,今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D.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9.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有()A.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B.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C.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D.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描写)B.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比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记叙)C.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说明)D.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抒情)11.下列有关小说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是一种反映生活容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叙事文学样式。B.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第3页共12页C.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反映事件的本来面貌,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命运的变化。D.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其中人物语言最能够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12.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风景谈》散文茅盾B.《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小品文贾祖璋C.《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政论文梁思成D.《荷花淀》小说孙犁13.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4.下列有关阅读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筛选能力主要表现为筛选的速度和准确度。B.在一般自发的阅读中,读物里的一切信息都可能成为积累的对象。C.积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区分、抉择、取舍的过程。D.积累的过程往往离不开筛选,而积累又总是以筛选为基础的。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讲实事求是》一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引述了大量的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问题的阐述,严密而充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B.《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本文在体裁上属于报告文学。文章有生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有冷峻深刻的说明和议论,还有愤怒难遏的感情抒发。。C.《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语言不仅通俗生动,而且典雅规范。D.《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节选部分重点写了两年前的端午节。小说采用的是散文化的叙事笔调,语言清新别致。二、现代文阅读(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一)我在浏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第4页共12页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的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16.作者写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主要作用是()A.否定将修筑长城作为秦始皇的一大罪状。B.说明秦始皇不如赵武灵王有气魄。C.陪衬赵武灵王,突出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D.承认“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17.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目的是()A.向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B.向胡人表示友好。C.取人之长,补己之短。D.加强民族融合。18.对这三段文字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赵武灵王筑了一条长城而没有挨骂,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B.因为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C.因为赵武灵王筑了长城,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D.因为赵武灵王比秦始皇伟大,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19.对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赵武灵王敢于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了和平生活。B.赞扬赵武灵王能够克服民族偏见,学习外民族的长处。C.这两件事是矛盾的。D.赞扬赵武灵王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二)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②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③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④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⑥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⑦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20.第②句中加点的“这些”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B.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和中国革命的认识C.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D.中国革命第5页共12页21.第③句中加点的“其”指代的对象是()A.中华民族B.优秀人物C.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D.中国共产党22.“中国的革命面目为之一新”具体指的是()A.中国革命由挫折到振兴B.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民主主义C.中国革命由失败到胜利D.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23.下列有关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①句中的“日益”准确地表达了逐步结合的过程。B.文中“肤浅”与“贫乏”分别是就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的。C.“幼年”指的是我党初建时期。D.“倡导、宣传、组织”三个词语的顺序不能颠倒,是按照先后过程的逻辑顺序排列的。(三)在一种特殊的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1902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24.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B.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D.从全文看,
本文标题:2010年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