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1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对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作用1、背景(原因):内外因素结合下农民阶级的反映(民族矛盾刺激阶级矛盾)。(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盈利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榨。(根本)(2)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和手工工业者生计的失去。(3)自然灾害加剧矛盾。(4)西方宗教思想(传教士是文化侵略的先锋)影响。(5)洪秀全个人生活遭遇,导致其接受西方宗教思想,并结合儒家思想,形成拜上帝会,发动群众反清。2、农民阶级的理想社会,天朝(国)设想→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翻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绝对平均的社会(四有二无)。(1)性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内容:a.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b.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社会改革目标(核心思想——平均主义):“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3)评价:a.突出反映农民的意愿(革命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进步性——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b.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脱离当时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c.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3、部分先进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方案《资政新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内容:a.经济:工业与科技b.政治:以法治国,新闻,社会舆论,选举官吏c.外交:自由,平等d.文化:文化改革(西方:香港→英国)学校、医院、社会福利(2)评价:a.最高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反映探索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符合时代潮流(先进性)b.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阶级、经济、思想、环境)欠缺。4、推翻满清政府的军事行动(推翻旧阶级的政权)。5、失败原因:(1)根本:小生产者代表理论武器(落后与超前)——阶级局限。(2)中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2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意义:①在近代化走的一步:沉重打击封建统治。②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造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①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③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④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⑤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6、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3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二、资产阶级反专制建立民主政治的努力——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巨变1、背景:(1)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力量壮大,同时准备了物质条件。(2)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3)清政府的反动本质逐渐为国人所认识,(《辛丑条约》→洋人的朝廷)(4)孙中山等领导的革命运动不断冲击封建统治。(5)在外国资本和民族工业的冲击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不断瓦解。(6)洋务运动(留学生、新式学堂)戊戍变法(思想解放)对革命思想的发展、传播起推动作用。2、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1)概况:时间——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中华民国(2)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3)资本民主政治制度的保证——《临时约法》a.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b.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d.目的: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4)影响:a.政治:四大转变:人治——法治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君权神授——天赋人权主权在君——主权在民.b.思想:民主共和与专政思想对立,成为主流。c.经济:政治变革、外部环境、群众运动三者共同推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间”。(6)如何认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1)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中国的国名,南京临时政府则是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国性质的中央政权。(2)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则是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国民党新军阀找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际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三、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中共革命历程(民主政治内容为:民族独立、富强、自由为前提)(一)日出东方——中共诞生记1、背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1)背景:a.日本为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为袁所接受(1915年5月9日国耻日)b.此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革命运动。c.民族工业的发展,阶级队伍的壮大。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4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爱国主义盛行于其间。(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经过:a.第一阶段(爆发、中心、主力)b.第二阶段(概况、中心、主力——小资、民族资本加入(三罢运动体现了多个阶级参加,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成果)(4)结果:初步胜利(放、罢、拒签)(5)意义:a.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b.青年学生与工人的地位。c.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成立——目标、任务确定a.时间:1921年7月b.内容:工人运动(城市中心论)c.代表:识记其特殊性(6)认识国情——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a.时间:1922年b.内容:最高纲领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影响/意义:第一次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指明方向3、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作用(1)促成国共合作条件(背景)b.建立: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c.开始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领导工农运动配合北伐: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探索(3)参与国民革命军的建议与北伐战争a.事件b.意义:为日后的革命保留了一些武装力量,促进民众的革命积极性,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未能促成国民革命的成功的教训a.未成功的原因b.教训: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二)艰难的胜利之路1、道路的选择①武装反抗,开展土地革命:武昌起义,八七会议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a.条件:孙领导的国民党的教训孙对国情的认识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教训国际力量的帮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共同敌人组建黄埔军校(时间、地点、领导、特点)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的模范作用陈为代表的中共犯下的右倾错误(军队领导权、革命领导权—幼稚)蒋、汪的叛变毛泽东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农民、党指挥枪、武装)“左”倾错误导致起义部队攻打大城市受挫后的教训(行动上纠正“左”倾错误)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5b.转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c.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形成,找到正确革命道路,革命策略的转变。2、理论建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的三篇文章。3、为坚持正确道路而开展的竞争(1)王明等领导人的“左”倾错误,导致长征(战略转移:长江—黄河)a.原因:“左”倾错误指挥下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b.时间:34年10月到35年10月和36年10月。c.大致事件的顺序d.意义(2)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第二次纠正(组织上纠正)(第一次:井冈山根据地建立)a.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b.意义:转危为安,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领导、正确道路)(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斗争的对象发生变化。a.背景:日本加强对华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民党南京政府坚
本文标题: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