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史记〉阅读教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史记》阅读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姓名王彬彬工作单位怀安县柴沟堡一中年级学科高二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选材设想:以高中“传记专书精读”推荐书籍《史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课课程的建议”中的“传记专书精读”建议,选择一个学习角度“文学与我们的成长”为阅读目的,化文学这个大范畴为小,化空泛为具体,和学生一起通过《史记》的阅读实践活动,认识社会、体验人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激发、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教材分析:《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作者司马迁本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普通史官,在我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史官当中并无特别之处,但为什么司马迁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历史巨著,是什么改变了司马迁的人生轨迹?司马迁以及他的《史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巨大的精神天地,其中的思想力量、精神内涵、人格魅力,是供我们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10篇传统经典篇目,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加强诵读和语译能力,培养文言语感,梳理积累文言文化知识,巩固和拓展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初步理解司马迁和《史记》,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语言魅力,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探究能力,为课题类自主探究学习抛砖引玉。(2)通过课题研究、课外活动,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课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结论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自我综合探究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激发、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摸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的方案和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1)以活动为载体,从文化视角出发,去汲取历史和民族的智慧,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2)以活动为载体,以史为鉴,认识人事兴衰的因缘,明辨真假、善恶、美丑,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自觉把握人生的现在和将来;认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忘过去,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思考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的途径和方法,把握现在、创造未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观。教学重点:1、理解司马迁和《史记》,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语言魅力,提高语文素养。2、让学生体验“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探究能力;体验自我综合探究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激发、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摸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的方案和策略。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课内学到的是国学的冰山小角。怎样才能真正领略国学魅力,感悟历史,通过这次活动,古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读原典,古文功底弱的可以结合读古今人注解的书籍,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通俗读本,可以当作走进国学殿堂的拐杖。读史不仅要能读懂,而且要有所感悟,从中受到启发。2、忙碌的应试学习,往往会淡化了对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次活动,树立研究态度探索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创立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学生环境和氛围,使他们的知识价值、智力价值、情感价值、整体素质价值和谐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才是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课前预习1、教师认真收集并研读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经典著作和作品,如《史记》评注、《白话史记》、《史记通论》、《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及王立群说《史记》的有关影视文字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便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的学习。2、做好激励,形成师生、生生竞赛研读《史记》的态势,激发学习热情。3、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经,收集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说你心目中的《史记》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难以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著作就是《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作者司马迁本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普通史官,在我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史官当中并无特别之处,但为什么司马迁后来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历史巨著,是什么改变了司马迁的人生轨迹,让我们穿越上千年的历史时光,走进史圣司马迁的内心世界,阅读它的伟大通史巨著--史家之绝唱《史记》。(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策划、组织一些围绕《史记》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司马迁、认识《史记》,感受司马迁及《史记》中描绘的人物的精神及文化魅力。同时,积累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探究能力,树立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投影展示关键,对《史记》有一个概括了解与汇总(二)课堂探究导引:1、激发热情:看过王立群百家讲坛说《史记》吗?你了解他吗?(1)投影展示:王立群在进入《百家讲坛》之前,王立群4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耕耘于教育事业,他的名气仅限于学术界和他教过的学生中,和电视、讲座从没有什么关系。40年前,他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40年后,他是人们敬仰的学术名人。他以深入浅出、生动传神、有理有据的对《史记》国运兴衰、王朝更替、人物命运、事件沉浮的讲解,被誉为“《百家讲坛》三大顶梁柱之一。根据这个资料,你能推测他成功的原因吗?(强调会学习、能探究、深钻研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2)听听王立群读《史记》,论人生。(投影展示)为什么要读历史?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昨天,昨天和今天是一脉相承的,读懂历史就可以明白如何为人处世,增加智慧,明白道理。王立群举例,韩信在项羽手下不受重视,到刘邦手下萧何推荐仍然不受重视,直到刘邦了解他的才能他才成为一代名将。这个故事说明人才其实是特殊群体,重要的是要有伯乐识才,只有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变成强势群体。一个人活出精彩要有“四个行”:一是自己本身得行,二得有人说你行,三是说你行的人一定要行,四是身体得行。他把《史记》人物分五种:一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二是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三是只琢磨钱,四是既琢磨人又琢磨事,五是人事钱全都琢磨的。对我们来说,只会做事不了解人和人性,常常会很被动。王立群说,汉代的韩信和周亚夫都是立了赫赫战功但却死于皇帝之手的人,原因在于他们只琢磨事不琢磨人。读史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历史时间和事件始末,而是要读懂人性和社会,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3)我们也要研读史记了,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有精辟的见解与收获2、投影:明确单元任务、目标3、探究导引:以《淮阴侯列传》为例(1)读懂立章:结合注解、工具书,自主疏通,互相质疑释疑,积累巩固文言知识。并探讨交流有哪些有效可行的提高诵读和语译能力、梳理积累文言文化知识,巩固和拓展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的好方法。(2)组织学生探讨理清人物生平阅历的方法。如:列出人物简历;列出人物主要事迹;列出人物关系等。(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活动的重点,确立一些本质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质疑的能力。如:探究重点:淮阴侯与人生提出的问题:A、选好角度(如成功之路、失败之因)B、发问要抓住关键与本质,注意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关系如:从失败之因角度,引导学生发问,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比较哪些是更有分量有价值的?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韩信是西汉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功臣,他因何而死?因何成了第一个被杀对象?(大;总)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个性与他的死有关吗?(小:个性决定人生)韩信死前有什么表现?这些与他的死是什么关系?(小:目标、思想决定人生)韩信对刘邦如何?韩信该死吗?(小:品质决定人生)刘邦对韩信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因对人生的影响)韩信的人生历程和悲剧结局能给我们哪些启示?(文学给我们的启示,对我们的影响,促我们成长)(4)解决问题:探讨怎样解决问题。探讨包括: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实际操作、分析记录、整理综合、得出结论。结合其中一个小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在具体操作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性、预想与现实的距离、复杂性、严密性、科学性、分工与合作等。如结合“淮阴侯与人生”这个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如根据不同的途径分工与合作,最后综合交流、汇总。A、利用文本。结合原文,抓住相关材料,综合分析。严禁脱离文本或粗糙处理材料。B、结合太史公的态度及评论。C、结合其它篇章,如《陈丞相世家》《萧相国世家》中有关韩信的记述。D、古人对韩信之死的分析评价E、今人对韩信之死的分析评价确保资料的可靠性;注意资料的充分性;注意资料的典型性;用多种类型的资料,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避免处理资料中的主观偏见。(5)得出结论:探讨成果可以采用哪些表现方式;探讨怎样写出成果。教师可印发材料,让学生明确常见的成果表现方式及其写法。重点得出本次活动成果表现方式怎样处理。如小论文的指导:一篇小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A、题目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选题是小论文写作的重要一步。有人说:“论文的题目选得恰当,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中学生小论文的选题应根据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典型性的原则来确定。B、引论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引论部分阐述内容应符合两个要求:①交代清楚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②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C、主论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论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提出的新颖的、独创的东西,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主论的写法常有两种思路:①议题——论点——论据。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D、结论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如结论已提前揭示,这部分只作文章的收尾,但必须注意与开头相照应。(6)成果交流与展示指导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作为主讲人,由他向大家介绍本课题组的成员。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内,由主讲人向大家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其中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获得、成果的产生、资料索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及自己在研究工作结束后的反思所得。A、准备阶段:a、材料展示要充分、翔实材料是支撑观点的依据,材料展示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对课题的论证,所以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搜寻到的材料要向大家充分展示、而且每条材料都要说明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材料展示的充分、翔实是成果演示成功的关健。b、材料展示要直观、形象制作演示报告必须遵循既要易于听众理解,又要方便自己讲解的原则,所以对材料要作适当的处理。如对于一些数据资料要尽量制成图表,使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尽量配活动图片、录音等,以增加材料的可信度。c、材料与观点要有机统一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材料与观点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观点与观点之间也应该存在某种思维上的逻辑关系,整个展示应该是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会把材料与观点作简单的拼凑,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每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与观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借助什么手段向大家展示这一切?使学生的操作在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思辨中趋于科学、严密。d、要全面、正确地阐述自己课题研究成果无论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也要把自己小组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出来。体现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知识说明和阐述观点的恰当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
本文标题:《史记〉阅读教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3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