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张秋凌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之二)
1张秋凌心理干预方案(之二)被访者:张秋凌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曾接受过多次与危机干预相关的国际培训,参与过云南普洱地震、云南文山地震、四川达州洪水、黑龙江沙兰暴洪等多次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地震等自然灾难突发性强、伤害性大。灾难会结束,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在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难以治愈。灾难后的心理干预任重而道远。心理危机干预的要义心理危机干预,简单说就是让被干预者把经历的灾难事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淡化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自责等多种消极情绪,让当事人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从理论上说,地震后的心理干预越快越好。尽量在心态未落入谷底之前进行干预,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其恢复到最正常的状态。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是应急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外部环境安全稳定后,心理专业人员马上会对其进行专业的筛查和诊断,针对灾民受到灾难影响的不同程度,马上进行干预,及时帮助他说出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干预越及时,幸存者心理康复的越快,越晚效果越差。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比如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专业工作者可以在帮助发送救灾物资或其他更紧急的活动中,了解社区或个人的心理状况。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一定要在幸存者的身体安全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危机心理干预的对象和方法地震后最需要心理干预的人,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最多的人,通常我们救助的第一群体是幸存者,即直接受到伤害但存活下来的人,与其并列的是死难者家属。幸存者在灾难后的心态会表现出恐惧、无助、后怕、悲伤,还有很重要的一种情绪,就是不合情理的自责。比如,在普洱地震中,有两个小女孩说:“我当时跑过来的时候,我妈被压在墙底下,我们两个的力气太小了,怎么掀那个墙都掀不动,我真恨我自己,如果我再多点劲儿,就能把妈妈救出来了。”沙兰暴洪后,一个失去同伴的十岁孩子告诉我:“我现在总是绕着他家门口走,以前我们总是在一起玩,我俩是同桌,大水来的时候我没拽住他,我没被冲走,他被冲走了,他父母见到我一定会责备我的。我特别想和他一起玩,我做梦经常梦到他和我一起玩。”这种自责和负罪心理是不符合情理的,但又是幸存者非常普遍的一种情感体验,他们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尽快从这种心理中摆脱出来。总的来说,我们主要对以下几类人进行心理援助。孩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专业问卷对孩子进行筛查,根据得分,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群体,第一组是受到影响较小的,第二组是需要做些活动,孩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的,第三组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孩子,也是日后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应激障碍的群体,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心理创伤特别严重的孩子,可能还需要药物帮助和专业治疗。国外研究表明,这个比例在百分之三到十,国内还未见特别系统的研究,但就我们的经验来看,至少有百分2之五以上的人,是需要专业帮助的。比如在沙兰山洪灾难后,有一个孩子恐水,洗脸不能用洗脸盆,只能用毛巾擦,喝水只能用带盖的杯子用吸管喝,每逢下雨打雷,不管是几点,哪怕是深夜,也要往山上跑,症状非常严重,这种反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及药物帮助。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出现应激障碍的孩子,可能社会支持系统会比较弱,受伤严重,环境变化、身体变化特别大,或者比较内向、平时不大爱说话。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孩子(幼儿)比大孩子的心理反应要轻一些,也更容易复原。对孩子来说,一对一的语言咨询没有游戏有效。画画、角色扮演、过家家等都很有用。比如,让幼儿园的孩子自由画画,这是很好的宣泄方式,孩子可能会画一些灾难场面,画完可以让他给老师、同学讲讲,对于父母去世的孩子,可以和他说:爸爸妈妈肯定很惦记你,你可以通过画画或者写几句话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放心。很多孩子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死亡而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帮助他们,可以扮演成他死去的亲人或同伴,和他对话,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他可能会特别投入的哭,之后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经历了这一过程后,孩子会放松很多。家长很多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会出现行为退化等行为,比如突然出现尿床、咬指甲等行为,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受到惊吓或突然面临灾难时,出现这些表现是很正常的,还应告诉家长该怎么帮助。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在这种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孩子会有哪些心理上、躯体上的表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肚子疼、尿床、做噩梦、害怕、怕黑、说梦话、不敢自己睡、以前会的东西不会了、小时候的玩具又捡回来,吃饭让家长喂,总是重复的说或者彻底回避说起灾难发生时的情景等等。不管是哪种反应,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要表示理解,不要责备。有的孩子会想谈地震这件事,说地震时候怎样怎样,很多家长会制止他说下去,以为越提孩子会越害怕,其实不是。不要制止孩子宣泄情感和重复那些故事。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不要和孩子分开,要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觉得自己很安全。此外,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承认自己的恐慌感,不要说:你要坚强,孩子说害怕,家长可以说:宝贝儿,妈妈也害怕,但你看电视上专家说了,大震之后不会再有严重的余震了,党中央、部队都在帮我们,我们都是安全的。要不断向孩子确认他是安全的。老师灾难后学校会很快复课,目的是让孩子尽快返回到正常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孩子情绪的恢复。学校复课后,不只要教孩子如何进行身体保护,还要进行心理辅导。而对老师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受灾者,同样承受着心理创伤。在沙兰暴洪后,几乎所有老师都是被抢救过来的,当时他们都非常自责,觉得没多抢救出一个孩子,看到死了孩子的家长时,家长的不理解和埋怨,让他们更加自责。这样的老师很不适合于马上正常上课。所以,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训老师,这种培训本身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心理干预和辅导。在以往的心理危机干预中,我们主要对老师进行参与式培训,通过一些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培训前后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些活动完全可以搬到学校给孩子做。老师自己有体验之后,再带着学生做,会比较容易。老师做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予以指导。3对于用专业问卷筛查出来的有应激障碍的学生,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可以给这些孩子做个别和小组的专业干预,同时让家长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理解、关心和鼓励。专业人员的援助毕竟是暂时的,有限的,所以要教会老师辨别有问题的孩子,并且提供帮助。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给老师做很简单的培训,讲讲基本的原则,讲讲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应该怎样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式帮助孩子,越具体越好。行政人员日以继夜组织领导救灾的行政人员,尤其是失去亲人的行政干部,危险系数是最高的。一些行政干部,本身是灾民,自己也有亲人伤亡,如沙兰小学的校长,自己的孩子死了,还要担任安慰其他家长、恢复学校教学等重要的任务,此外还有各种应接不暇的行政任务,同时自己也面临很大的恐惧。所以行政人员也是需要心理援助的一个重要群体。为行政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不仅是帮助他们抚平心理创伤,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开发他们的理念,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为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支持,让心理干预更有效的进行。救援人员第一线的救援人员,比如医生和战士,都是灾难的直接目击者,他们也会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我们看新闻知道,救一个人可能要用十几个小时,救出来还好,假如把人从废墟里拉出来,发现已经死了,残缺不全,到处是血,这种影响很可怕,或者听见底下有呼救声,但没法施救,这个声音可能会在救援者心里响一辈子。在沙兰灾难中,很多医生日后都有很重的心理反应。当时,几十个孩子需要抢救,只有八个医生,家长疯了一样抢医生。如果人手、设备够的话可能一半的孩子都不会死,但医生无能为力,心里的自责感会非常强。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说出来,然后做一些认知上的辅导,让救援者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对他们会很有帮助。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可以由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做即时的小组讨论,可能每天只用10分钟或半个小时,让救援者讲讲今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件。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小组里可能有人有同样的感受,会给他一个反馈,并进行互相安慰。如果有条件的话,这种讨论越及时越好。如果不行,可以用聊天、写日记、给朋友打电话等方式来宣泄情绪,不要憋在心里。宣泄途径心理危机干预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幸存者把情感宣泄出去。小组讨论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宣泄方式。在小组讨论中,要把同一伤害程度的个体放在一起。比如在普洱地震中,六个六年级的孩子,两个男孩四个女孩,经问卷评估心理创伤比较严重。我先用简单问题打破坚冰:介绍一下你们的名字,你们最喜欢吃什么。说到第三个女孩,她就说我最喜欢吃××,我妈妈做的最好吃,可是她已经死了。之后就开始大哭。当时就沉默了一会,其他同学都跟着哭了,老师也哭了,等她情绪稍微稳定了,让其他同学说地震时,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当时自己在做什么。讲述的时候一个男孩哭得特别厉害,旁边两个孩子安慰他,说咱们都一样,都很可怜,但我们要互相支持。这种来自同伴的安慰,即使只是一两句话,但特别有用。这种自然发生的支持效果特别好。4在沙兰的干预中也有很好的经验。把老师、行政、妇联的放在一起做小组讨论,他们之间有很多误解,但讲了自己的生死过程和体验之后,互相之间就开始安慰了:你们真是不容易……不同小组之间就开始互相理解。宣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沙栏山洪中,死了一百多个孩子,有个湖干了,后来又有了水,来了很多小鸭子,正好和死去孩子的数量一样,当地迷信的人就说,是死去的孩子转世成了小鸭子,有的孩子就过去找,说:哪只小鸭子是我的同桌啊,你过来,我跟你说说话。这其实也是一种宣泄方式,家长不要阻止也不要夸张。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七八的,可能很想参与到救援中,不要制止他,给他安排一些任务,比如分发食物和饮水,他们可能很乐意做。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帮小孩子辅导功课,带他们作游戏,让他们承担一定责任,有助于他们重新进行自我认同,提高复原力。最不应该做的就是闲在那里,听着周围的哭嚎。成人也是如此,不要什么都不干,但也不要过劳,容易耗竭。但有的人受的打击特别大,什么都做不了,比如失去孩子的父母,要听他说,任他哭,不说不哭的就陪他默默坐着,可以拿着孩子的照片和他一起回忆孩子做过的有趣的事,或者握着他的手,什么都不用说。不要说: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知道失去亲人是什么滋味,这样的话都是废话,尤其是他非常难过的时候,越多的沉默越好。身边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说教:哎呀,想开点,没事儿,别哭了,过去就好了,时间一长就忘了,他去那头也是享福去了,说了不如不说。其实你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在非常悲痛的时候,什么都不用说。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教给他们自我救助的方式,比如写日记、找人聊天、上网聊天,总之要通过任何宣泄手段把情绪宣泄出去。死亡教育对于亲人朋友的死亡,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必须做到:不要隐瞒,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对于死亡要有一个告别仪式,对孩子来说,要让他知道亲人或同伴永远走了,去另外一个世界了,告别仪式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了结、承认这个事实的过程,承认到接受事实还需要时间,但承认是接受的必经之路。还有一些活动,比如放飞风筝,把想对死去亲朋说的话写在风筝上放飞,或者埋葬小纸条等。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不回避,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是很好的宣泄情感的方式。对成人来说也是如此。有个母亲的孩子死了,但她还是天天给孩子准备衣服,第二天洗了再换一套,吃饭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副碗筷,说宝宝,吃饭,孩子的东西谁都不能动,说孩子还会回来。她就是不承认这个事实,创伤很大,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她接受,告诉她孩子死了,让她和孩子告别,可以建议把孩子喜欢的东西烧了或送到埋葬孩子的地方。类似这样的告别仪式之后,她其实会松一口气,有事情告一阶段的感觉。对死者的告别,对于生还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告别仪式在危机干预中非常重要。合格的志愿者灾难激发了人性的善良一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志愿者。一名合格志愿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热情,灾区的条件一定是
本文标题:张秋凌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之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6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