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08-2009学年度06级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08-2009学年度06级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5页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浅谈经典诠释的空间与路径彭国华“《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的行为。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前者注重“实事求是”,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可取的态度应当是,“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因为离开了“可信”,“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离开了“可爱”,“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人民日报》2008年6月3日1.结合文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因为侧重了考古学的路径。B.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属于“历史传物”的范畴的作品,就是经典。C.后世读者从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D.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是指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2.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B.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条路径,泾渭分明,不能互相融合,也不能彼此兼得。C.读经典应强调“以经为史”,注重“实事求是”,决不能从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出发。D.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越来越多。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B.《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D.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2008-2009学年度06级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2008-2009学年度06级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5页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注〕: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③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④磔,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谳疑狱.,立白狱:案件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部:部队,部下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缀:追击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屯:驻扎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A.①愤甚,百计进攻②铉督饷无乏B.①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②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C.①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②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D.①又遣千人出城诈降②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与参军高巍从临邑到济南同盛庸、宋参军等人一起誓死以守。。B.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C.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的器重。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5分)译文:(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8.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5分)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三)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四题任选三题)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3)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4)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朱成玉⑴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⑵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⑶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⑷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⑸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2008-2009学年度06级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3页共5页⑹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⑺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⑻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⑼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⑽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
本文标题:2008-2009学年度06级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1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