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全解全析及试卷综合评价)
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1、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zháo,dī/tí,lǜ/lù。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shí/zhì,mó/mú,bō。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而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D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2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D项是正确的句子。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解析】筛选关键词的考题首先应该从语法角度对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压缩成关键词。【错因】因语法知识不扎实造成成分分析错误。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不超过30个字)赞成者说:质疑者说:5、赞成者的理由: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反驳。言之成理即可。【解析】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赞成的用陈述句,反对的用反问句。理由的列举关键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错因】题目看不清,虽然列举了理由但不符合题目形式上的要求。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3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6、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断等。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7、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句话的目的。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4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8、C【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9、(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2)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近来。(《祭十二郎文》)“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3)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错因】没能字字落实,文通字顺。文言文译文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使得到了刘秀的赏识信任。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定封他为广平侯。建武三年(27年)春天,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县西)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聚十万人马,赴救广乐。吴汉率领骑兵迎战,失利,不慎坠马,摔伤膝,收兵回营。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伤卧,觽心惧矣”吴汉听此言,勃然裹创而起,巡视营垒,杀牛酌酒,犒劳士兵,对将士:“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吴汉豪气凌云,将士们也深受感染,士气倍增。第二天,擂鼓呐喊,同时进击。周建军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起驱逐守长,占据了城池造反。诸将皆想攻打,吴汉不听,说:“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然后一面下公文给郡府,命他们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人城安抚五姓。五姓人大喜,相继归降。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吴汉挥师直攻广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轻骑兵烧毁成都市桥,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吴汉接连获胜,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戒,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于江水北岸扎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大惊,下诏书责备:“比□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然诏书未到,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进攻吴汉。又派将率兵万余5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吴汉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第三天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部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亲自指挥全军力战,终于大败敌军。吴汉随光武帝征
本文标题: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全解全析及试卷综合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5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