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09修订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方案(2009级执行)
1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英文名称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学科代码430114一、培养目标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学科下属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达到: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有关问题。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有关专业文献,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二、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结构与构件2、结构理论与设计3、结构动力分析与智能控制4、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5、结构监测、检测、鉴定与加固6、文物保护工程7、工程勘察、施工与管理三、培养方式及要求1、在职工程硕士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进校不离岗”、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企业、学校和研究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课程学习一般在学校集中学习,也可在单位集中授课。课程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外地教学点除外)。2、全日制工程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企业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课程学习注重实践能2力的培养。课程学习一般在学校集中学习。技术与方法类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学期间,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3、所有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或教师指导下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相结合。课程学习成绩需通过考试获得。4、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与企业相关领域的专家联合指导。在导师的指导下,因人而异,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作为目标管理的主要依据。校外导师由学院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5、在职工程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四、课程设置1、课程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按培养方案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中的公共课3门(7学分),基础课2门(5学分),专业课4门(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其余7学分通过选修课程取得。专业课和选修课的选择,原则要求在职工程硕士以偏理论性的课程为主,全日制工程硕士以技术和方法类课程为主。除公共课以外的课程学习,由导师组和所在研究所协商制定。2、课程设置:(见表1)表1兰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在职全日制学位课公共课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111考试2自然辨证法概论54222考试3英语10841,21,2考试基础课1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选修2门502.511考试2数值计算方法502.511考试3计算力学502.511考试4结构动力学502.511考试5弹塑性力学502.511考试6高等土力学502.511考试专业课1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选修4门502.521考试2高等钢结构502.521考试3地震工程学502.521考试4高等岩石力学502.521考试5组合结构设计原理502.521考试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502.521考试7岩土测试理论与方法502.521考试8地基基础工程502.521考试39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502.521考试10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502.521考试11结构试验及非破损检测502.521考试12文物保护理论和方法502.521考试13特殊土地基处理502.521考试14新型结构与构件502.521考试15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502.521考试必修环节1专业英语40132考查2论文开题报告142考查3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53考查非学位课选修课1计算机技术及应用40232考试2C++语言502.532考试3Matlab程序设计40232考试4现代管理学40232考试5技术经济学40232考试6非线性科学概论502.532考试7防灾减灾工程学40232考试8结构可靠度40232考试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40232考试10地下工程40232考试11边坡工程40232考试1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40232考试13空间结构40232考试14现代桥梁结构40232考试15隧道工程进展40232考试16城市规划概论40232考试17地理信息系统502.532考试18环境遥感40232考试19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方法40232考试20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新进展40232考试21现代结构试验技术502.532考试22复合地基502.532考试23冻土工程学40232考试24湿陷性黄土地基40232考试25盐渍土地基502.532考试26材料腐蚀与防护502.532考试27风沙工程学502.532考试28工程流体力学502.532考试29环境工程概论40232考试30大型有限元软件应用40232考试31文物保护科学研究进展40232考试32文物材料学概论40232考试33壁画病害学概论40232考试34壁画病害评估技术40232考试五、学位论文1、论文(设计)选题:在基本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应尽早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学位4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可以结合各种渠道来源的研究课题或工程项目进行。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选题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报送所在学院(研究所),并在相关领域一定范围内(有相关教师或专家参加)进行汇报,由导师负责组织实施。对论文选题报告由导师考核评定。评定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档。学位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必须独立完成,完成论文的实际时间不少于1年。2、论文形式:研究论文、专题研究报告、工程设计等。3、论文中期报告: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应按要求向所在学院(研究所)及时提交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中期报告是对论文工作进行的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完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及所获得的结论,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研究内容进行论证。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报送所在学院(研究所),并在相关领域一定范围内(有相关教师或专家参加)进行汇报,由导师负责组织实施。对中期报告由导师考核评定、写出评语,评语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特别是计划的完成情况,该生的表现以及对后续工作的意见。评定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档。对于论文工作中期报告通过者,可继续按期进行其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对于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不通过者,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再次检查仍不通过者,可建议中断该研究生的培养,由学院上报学校研究生院。4、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考察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论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审(校内1人,校外1人)。两名评审人同意答辩时,方可组织答辩。否则,学位申请者应对论文进行修改,重新提出申请。5、论文答辩: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其中有来自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的专家。六、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工程硕士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文标题:2009修订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方案(2009级执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7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