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地理新课程教学与测试
一、新课改是大众教育新课改的全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课程改革的动因(1)减负(2)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3)大众终身教育2.新课改主要有六大“变化”(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贴近现实生活(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教育部长袁贵仁: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除外在因素之外,主要取决于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取决于教材的科学性和教师的先进性。3.地理新课程湘教版特点(1)必修《地理Ⅰ》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由“宇宙中的地球”到人类周围的环境“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引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这种时空上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严重影响着人类活动,最后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全书的总结。整个教材紧扣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和人地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融合(2)必修《地理Ⅱ》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了“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等,最后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必修《地理Ⅲ》以区域为载体,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并在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的同时,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在最后部分阐述了时代气息浓厚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紧跟了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必修三册教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4)突出专题地理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问题、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等选用的内容又常是紧扣实际,大多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环境紧密相关,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或在阐述较为抽象的地理理论时联系实际等,如,教材中插入了大量“阅读材料”还将森林破坏、酸雨、荒漠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列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这一点在必修《地理Ⅲ》中尤为突出二、教育测试的基本质量标准1.基本质量要求政治思想方面;科学性方面;教育测量学方面具体要求(10项)1.适用性题型应该与教育测量的目标相适应,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相一致2.相关性要求考生展示的行为应该与策略目标要求的行为一致3.明确性要求考生展示的行为应该明确,不致于产生歧义。答案和评分参考准确、明了4.语言的准确性表述准确、精练5.适当性难度相当,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6.答案的正确性对答案没有异义7.科学性没有科学错误和无关线索8.公平性没有民族、地域、学校、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偏见9.独立性每一道试题与其他试题无内容重复,相互间不构成因果、承接等相关联系10.取样的适当性每个测量目标的内容领域对应的试题数应该适当,整卷试题的取样分布合理2.基本任务表现出要观察的行为——测量设计的行为目标将学生在试题的表现,即得分,与学生在我们观察的行为上的表现程度相联系,即要按照测量的行为目标赋分、评分保证测量目标及其行为目标的分布与设计的分布一致保证测量知识与设计的要求一致难度以及难度分布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内容上:考试向能力迁移评价:价值取向原则:渐变过渡,新基准,引导减负渐变过渡:三年不变,难度稳定,结构稳定,内容稳定新基准:顺应新课程标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减负:在考试大纲和教学指导意见基础上作减法反映课标要求——测量目标——认知要求,课标是指导教学的,对考生来说有个继承和发展3.评价: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效度——用于解释和使用的有效程度。如测量目标在题型的分配: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在题型上有单选、简答、分析、论述,各有不同权重信度——指考试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评卷过程中误差值的控制上。一般题目越多,信度越高,难度适中的试题其信度较好难度——试题的难易程度。其是试卷的核心。考生说,今年试卷难与否。09年0.54;10年0.55。试题的难度与近三年试卷的平均值保持相对稳定。试卷难度适中,具有一定梯度区分度——试题的鉴别能力。2009年0.40;2010年0.37三、测量能力要求与行为目标1.测量能力要求地理的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2.测量行为目标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有个清醒的认识,避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负担。如: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学说、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内容、人文发展指数、我国主要湿地的名称、我国GIS发展概况等等一些新的内容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如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时代性的内容教育部(地理Ⅰ)浙江省(地理Ⅰ)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宇宙中的地球(同)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指对流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育部(地理Ⅰ)浙江省(地理Ⅰ)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指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指地形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育部(地理Ⅱ)浙江省(地理Ⅱ)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减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减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估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减“推拉理论”)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减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学说和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同)教育部(地理Ⅱ)浙江省(地理Ⅱ)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减《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育部(地理Ⅲ)浙江省(地理Ⅲ)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减“人文发展指数”)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教育部(地理Ⅲ)浙江省(地理Ⅲ)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数字地球的含义江苏省(ⅠA,Ⅳ城乡规划)浙江省(ⅠA,Ⅳ城乡规划)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形成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意义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与相应的治理对策。不同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城乡分布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条件;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地区差异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2.城乡分布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城市空间形态特点和景观特色江苏省(ⅠA,Ⅳ城乡规划)浙江省(ⅠA,Ⅳ城乡规划)与江苏省对照,由于选用教材不同,章节有所不同)3.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节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和结构功能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评价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城市的基本文化设施类型及其主要功能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城乡规划(减城乡规划主要内容)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节(本章不作要求)江苏省(ⅠA,Ⅵ环境保护)浙江省(ⅠA,Ⅵ环境保护)与江苏省对照,由于
本文标题:地理新课程教学与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9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