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消化与吸收》说课课件 陈辉
湖南湘乡石柱中学陈辉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学习目标四、教法五、学法六、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的。要求学生能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的能力。是《人体的营养》这章的重点难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初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为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打下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学情分析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4、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教学难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四、说教法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让学生在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五、说学法学生设计实验、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相互讨论获取新知识。(随着课改的普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个重点。目的是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六、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情景导入预习卡片问题探究设问练习简结转新(一)情景导入创设情景: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二)预习卡片(课前)1、人体消化物质、吸收营养是由系统来完成,此系统由和组成。2、右图为人休消化系统模式图,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它所分泌的能促进的消化。(2)消化食物和吸引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3)某人患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切除的是。(三)问题探究:1、消化系统的组成图(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5)各组汇报交流(6)点拨归纳2、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变碎变湿润牙的切碎舌的推动、搅拌唾液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1)提出问题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有甜味吗?麦芽糖(有甜味)淀粉(无甜味)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吗?各试管分别模拟了口腔中的什么作用?如何设置单一变量?如何设置对照实验?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2)作出假设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色各加2滴碘液,摇匀指导学生设计填写实验表格:123馒头状况馒头碎屑馒头碎屑馒头块是否加唾液2毫升唾液2毫升清水2毫升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滴碘液(预测现象)???滴碘液实验现象???1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2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3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淀粉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还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5)各组汇报交流、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实验的不足之处,总结学到的方法和技能。(6)点拨归纳3、食物的消化(1)学生观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解读课本P3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水+植物油水+植物油+胆汁(2)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理解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但没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起乳化作用。(3)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列表比较等形式自学这部分内容,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以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方式进行答疑。(4)插入P34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并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的起始位置。理解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的特点。4、营养物质的吸收(1)阅读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大肠和小肠的特点,明确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2)观察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和大肠的内表面的结构。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四)设问练习1、生生互动,自主提练题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每人设计2道题目,同桌互考,再4人小组互考,选出较好的题目,扮演小老师考其它组同学。2、教师出示练习基础练习-----综合练习-----能力提升(有梯度的设计考题,让学生撑握基础内容的水平上,进一步深入思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基础练习:1、食物中的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为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2、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脂肪开始消化的部分是。综合练习:1、在人的消化系统中,与消化、吸收功能有关的最重要的器官是()A胃B肝脏C小肠D大肠2、向少许花生油滴入新鲜的动物胆汁,可见花生油与胆汁充分混合后呈乳糜状;向少许花生油滴入清水,花生油漂浮在清水上面。说明胆汁()A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不含消化脂肪的酶C能将脂肪乳化成小液滴D以上B、C都对能力提升下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过人体消化道各段时,其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纵坐标表示未被消化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横坐标表示消化道的各部分。请分析此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哪一器官?2、图中(一)(二)曲线分别表示哪种物质的消化过程?3、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五)简结转新1、学生小结(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2、转新:人们每天要吃进各种各种的食品,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什么样的食品才叫安全呢?(六)设计反思本节课我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文标题:《消化与吸收》说课课件 陈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0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