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纵览传承经典凝聚力量——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特征•世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打破了本来的贵族政治体制,使得原本几乎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时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思想。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慎到、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琵琶鼓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中国书法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篆刻印章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印章篆刻印章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甲骨文钟鼎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钟鼎文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简牍竖排线装书•线装书是指以线类进行装订的图书类型,又称古线装,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中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代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宋代是书籍印刷爆发的时代,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装订方法,线装书也产成于宋代。竖排线装书国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国画•敦煌壁画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敦煌壁画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sì)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各名族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的节日。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传统艺术中国戏曲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中国传统建筑宫殿坛庙中国传统建筑寺观佛塔中国传统建筑民居园林汉字汉语•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弥新。•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杰出代表,独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文字)。•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测字算卦等世间仅有的艺术。•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一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匾、扇面等,样样精妙绝伦。•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以及「福禄寿」字画,还有洞房里火红的「囍」字,灵堂前肃穆的「奠」字,汉字就是活生生的民俗与文化。•汉字维系中华一统数千年。九州四海、古人今人用的是同一种汉字,交流无碍。今天的人们仍可阅读秦简汉帛、唐碑宋贴,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酒令、打油诗等……汉字汉语传统中医•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传统中医传统中医扁鹊华佗•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民间工艺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刺绣中国结泥人面人中华武术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武术逐渐形成。•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学校中把射卸,习舞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太极武当少林咏春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2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