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城市设计对中等城市中心商业区开发的设计指导
城市设计对中等城市中心商业区开发的设计指导——以湖北黄石市城市中心商业区城市设计为例:00夏鹏方彬摘要:本文以湖北黄石市中心商业区设计为例,讨论城市设计在中等城市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中心商业区开发中的意义、作用和特点。关键词:城市设计中心商业区中等城市前期指导近几十年来,城市设计作为城市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设计手段,逐渐受到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其设计方法和范畴也在不断衍生扩展,尤其在重大建设项目的概念策划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1、城市设计在城市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至今,城市设计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和结论。国内许多学者对此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90年代初,朱自煊就指出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1;王建国认为“城市设计从广义看,就是指对城市生活的空间环境设计”○2;齐康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3;吴良镛认为城市设计广泛地涉及到城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实施政策、经济决策等,其目的是使城市能够建立良好的“体形秩序”或“有机秩序”○4。总之,这些看法主张全面将城市各个因素与空间实施手段相综合,得到对项目不同深度的目标要求。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设计的作用和外延逐渐脱离了当初对空间环境的单一要求。美国城市设计专家迈克尔•索斯沃斯(M.Southworth)在分析了美国40多个城市的70个实例基础上,认为目前城市设计的研究趋势之一就是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整体框架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更强调城市、建筑、居民行为的交互性○5。相对于许多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来说,这种扩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显示出对建设项目发展趋势更全面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它与相关区域经济理论、城市战略框架思想、城市空间类型理论等相互补充,并将其充分运用到项目实施中,进而形成新的具有城市尺度和战略高度的空间设计方法。对于中等城市建设项目而言,城市设计的指导或许更处在一个较粗的认识。目前,大量中等城市还保持着“二元”结构的建设思路,将规划与建筑设计环节看作从地块分割到设计至实施的全过程。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区域影响力、实施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上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因此,在建设项目尤其是对一个城市起到重大影响的项目开发中,如何将在“城市中开发”的理念贯彻到内部设计成果的诸多方面,使之成为城市区域发展的决策依据,同时兼顾社会、开发者、政府部门的诸多利益,是城市设计在中等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2、中等城市中心商业区开发特征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开发模式,在国内许多相关介绍中已经有所介绍。从当初大城市提倡经济开发作为城市发展核心到全国各中等城市对“CBD”建设的一哄而上,到现在对其谨慎规划、理性投资的局面,可见城市决策者对城市系统的科学发展有了长足的认识。相对于部分(特)大城市较为成熟的中心商业区建设来说,中等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开发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许多不确定的操作模式和设计观念,如较多的规划限制条件和指标的不确定等,这些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规模和地方规划政策导向等紧密相关。因此,既要满足地方政府在规划阶段对建设具有地区影响力商业区的愿望,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规划设计的成本,保持中等城市的形态特征和城市文化风貌;既要有中心商业区的运行特点,又要兼顾城市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在控制规模,如容积率、停车位、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指标方面,不能一概而论地照搬大城市模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建设管理部门和投资方不断协商和调整,在不违背总体原则和基本指标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些便是目前中等城市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开发的一个总体原则。除了上述把商业区的开发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紧密联系起来,满足城市和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外,还要综合考虑该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购买类型、生活行为方式等,做出较为科学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给投资方作为决策参考,这是中等城市商业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本项目解决方案中,立足于城市的设计观点比比皆是,这也是本方案打动投资方的一个重要原因。3、案例研究3.1背景分析黄石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目前市区人口将近70万人,是湖北省会武汉市周边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区地处长江之滨,内含磁湖,并有多处自然景区,依山傍水。市内各种产业及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近几年城市建设处在高速发展期。2008年8月,黄石市市委提出,到2012年努力使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对于黄石市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商业潜力较大的中型城市来说,其中心商业区的城市设计指导极具代表性。本规划用地地处黄石市中心地段,东有长江,西有磁湖,北有鹅头山公园等生态绿地。周边良好的文化环境,浓厚的商业氛围,密集的住宅小区都造就了其非凡的商业价值。在当地规划部门和投资方的商讨下,该处将作为黄石市未来集商业、办公、酒店、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图1)现状用地大致呈东西走向,东西两侧分别是交通性主干道湖滨中路和生活性主干道武汉路,东面是黄石市工人文化宫以及已建商业步行街,其市政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极为方便。北侧是黄石市中心医院,用地其余四周均为街道。建设用地内基本平整,没有较大高差。本次规划面积62.8亩,规划用地41878m2。3.2城市设计指导如前文开头所说,该项目的设计过程处在“二元”结构框架下,投资方邀请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此前并无详细规划和专项策划等投资分析,也没有建立在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框架下的论证思路。因此,考虑到项目的重要性,我们将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放在城市的发展中去考虑,把握项目在区域建设中的脉络。换句话说,将城市设计作为方案的突破口,内容包括区域设计、城市设计、工程规划、商业空间专题设计、建筑及景观设计、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战略分析几个方面。3.3方案特点我们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结合建筑设计,提出了与城市未来发展步调相适宜的设计思想,并贯彻到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中。3.3.1空间的城市解析仔细分析地块的中心优势,着眼于城市环境的区位条件可包括四个,分别是:一、与东部长江可打造具有优越地理条件的生态型商业圈;二、在磁湖、文化宫等良好的人文环境带动下,领导当地商业消费文化;三、借助地块周边成熟的交通体系,建立城市中心商业区;四、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区位优势,形成城市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等多中心圈层结构。结合这四个环境条件,我们考虑到西侧方向磁湖、东侧步行街、文化宫都应纳入本项目的设计要素中。因此,出发点之一将原东侧武汉路对面的已建步行街延伸过来,在空间和商业上借用游客购物惯性行为方式和步行街已建立的品牌效应,同时将北侧与中心医院之间的泄洪渠道上方的退让区域建设成为联系长江和磁湖的城市景观绿色廊道。这样的设计真正将周边城市环境要素充分运用到项目设计中来,为我所用。最终形成具有商业价值、地方城市文化特色的空间序列。它们分别是:延续磁湖、步行街、文化宫的休闲、教育集散地;联系磁湖、长江、景观绿色廊道的生态枢纽;贯穿原步行街、拟建步行街、武汉路的城市“动脉”以及景观步道、内步行街、商圈广场的多层级城市系统。这些共同组成了本方案设计的基本结构。(图2)空间序列的建立是该项目进行城市设计的结果,需要设计者充分将原有地块的开发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相结合,形成该城市独特的商业核心形态,成为城市中不断跳动的“脉搏”,最终拉动整个城市的组合发展。这也是城市设计在项目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3.3.2商业开发与社会效益兼顾作为城市中心商业区,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可想而知。它对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和走向都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从商业角度来看,该区域的地价、商业潜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其社会效益包括为居民提供购物休闲的场所、提供就业机会、为城市提升整体形象,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体现其商业性、娱乐性、公共性和社会价值。首先,在东侧临武汉路的入口,我们选择退让40米距离形成小型城市广场,既方便临时停车、又起到人群聚集的作用。广场北端建有一个小型露天健身篮球场,这种做法一方面提供公共空间健身活动场所,同时吸引人气,保持入口商业广场活力;其次,该广场与北侧生态廊道相联系,后者具有休息、公共健身、小型集会等城市功能服务于公众(图3);同时,北侧的居民单元底层对外的店面定位为特色美食街,与自然的景观设施相联系,更加体现出公共空间所体现的社会价值;此外,我们将商业区分为内、外两条步行街,强调线形的步行街与集中式大型商场相结合,让人们在其中保持穿行和驻留交替进行。南侧外步行街与南侧居民自由衔接,并与东侧入口广场联系起来,斜穿过大型购物中心东南角,在建筑造型上取得丰富“大门”效果(图4)。3.3.3商业建筑空间的城市策略在设计任务中,包括政府规划部门在内的决策者和投资方都希望能将地块物尽其用,建成具有商业购物、酒店办公、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商业区。虽然内容繁杂难以类聚,但是通过城市策略分析,我们将之划分为购物休闲、品牌商务、居住生活和星级地标四个板块(图5)。每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通过流动的商业步行街穿插连接,特征鲜明,环境丰富。当然,很重要的一点,这些板块的分析确定是在与投资方和规划部门的不断沟通中逐渐形成的,而非一蹴而就。虽说是建筑设计方案,但我们在建筑单体和商业空间上却较多运用城市设计的整体部署。例如建筑单体的设计,在容积率指标和层高指标问题与各部门协调后,我们共同决定将酒店设计为该城市最高的地标性建筑。其形态定位为磁湖畔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形态婀娜多姿,曲线动人;而一旁办公大楼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以表现阳刚特征为对比,一张一弛,刚柔相济,性格鲜明(图6);住宅简洁明了,但又不失活泼丰富,与整体气氛保持一致;购物中心东南隅二层全架空,如大门迎客,气派而华丽;步行街流动多样,目光所达街道尽端之处与酒店遥相呼应,颇有竞艳之感,引游客穿行其间。(图7)整个建筑群体南北向、东西向通透,轴线感强烈,导向性明确、车流、停车和人流交通在各个节点可自由转换。高度以酒店为最,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形体从点到面,高度的变化具有韵律感(图8),建筑群与周边建筑形成舒展、高低变化的天际线……这些融入了城市尺度特征的空间设计思想,在方案中随处可见。3.3.4成果表达由于城市设计的作用,方案的成果表达也十分具有大空间感。效果图和分析图范围远远超越了限定地理区域。尤其是我们制作了把地块延续到西侧磁湖和东边长江的平面表现图,将地块和周边建筑群、街道等一一展现出来,而透视图视域极广,如同在高空对该地区的鸟瞰一般。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图9、10)4、项目过程分析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做好中等城市的中心商业区依然需要我们有“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虽然有红线的限制,但是要做出基于城市整体发展的设计成果,这点与大城市中心区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当然,不一致的地方也颇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城市设计思想淡化城市整体设计的概念还没有在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心中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方面因为城市设计手段自身的限制,即便在理论上有较高的位置,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以功能布局为目标的单一方法,这无疑削弱了中心商业区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中等城市管理规划部门还无法在用地开发、设计沟通中形成有效的协商机制,这为城市设计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而长期以来“画地为牢”的思想更让许多投资者为城市设计的结论感到不解。在中小城市中,更多种小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与设计成果并非相得益彰。本项目投资方对酒店门前的大面积空地感到不解,对停车、环境导向等经营外因素的考虑还较为淡化。这对城市设计的成果实施必然会带来一定影响。4.2不确定因素过多中等城市在商业区这类较大项目面前,往往有些束手无策。既然照搬大城市的模式行不通,摸着石头过河又过于艰难,而经济条件的限制又让他们捉襟见肘,不可能展开充分完备的投标程序和论证过程。那么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情况就显得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投资方的承担风险较大。由于资金和项目建设未来把握的矛盾性,开发者唯
本文标题:城市设计对中等城市中心商业区开发的设计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5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