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1—13课新授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
注意:网上的学案仅供参考,反对拿来就用。对学案的使用,一定要先集体备课(对网上的学案集体讨论,形成统一备课学案稿)。再进行个体备课(课前个人备课,在统一备课学案稿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教情认真修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体学案)。这样,才能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生制宜,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案的效能。第11课民族团结翟镇初级中学于得珂教师寄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习目标: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3、通过学习,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2.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前提:我国是一个由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格局: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民族关系: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民族区域自治提出:实施: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党的民族政策:战略:带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发展西藏内蒙古云南发展表现三、小结歌谣记忆法56个民族56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区域自治是国策,共同发展变化大,如今西部大开发,各族人民乐开花四、达标测试1.(2010·湖北荆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按劳分配制度2.(2010·四川内江)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3.(2010·浙江宁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全国共设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2个B.3个C.4个D.5个5.建国62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A.改革开放政策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针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和平解放西藏B.设立西藏自治区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进行三大改造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8.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涌现出支援西藏的好干部是()A.孔繁森B.焦裕禄C.雷锋D.赵梦桃9.(2010•湖北宜昌)阅读史料,启迪智慧。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1)材料中的“A”处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2)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10.(2010·广东广州)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军进入拉萨时,不少人见到拉萨街头人与狗抢食吃的场景,也有人见到逃跑的农奴被抓住后,激动地说:“解放军是神兵,是天菩萨派来拯救我们的。”——摘编自搜狐新闻网材料二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3头奶牛、1头牦牛、13只绵羊和4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家电家什。”——摘编自中国军网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出当时拉萨人民生活状态如何?这个地区的解放是在何时得以实现的?在他们心中,解放军是什么样的形象?(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今天藏民生活状况又如何?他们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通过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得以保障的?(3)当今一小撮“藏独”分子借奥运之际大搞分裂活动,对此你有何想法?学后反思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翟镇初级中学于得珂教师寄语:“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了解主权的含义。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通过港澳的回归,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议一议:“一国两制”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2.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一国两制”的构想背景:解决、、问题,实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提出者: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制度,、和实行制度。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年月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年,中葡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年月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三、小结为了便于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可用下列图示来梳理知识点,做到提纲挈领。歌谣记忆:改革开放设计师,统一祖国探路子,“一国两制”好方式,港澳回归雪国耻。四、达标测试1.(2010·重庆)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ABCD2.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A.市场经济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一国两制”方针D.经济特区3.(2010·广东广州)“一国两制”构想不适用于下列哪一地区?()A.深圳B.香港C.台湾`D.澳门4.“一国两制”的构想能够在香港、澳门成功运用的原因是()(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2)国际社会的干预(3)英国、葡萄牙政府主动归还(4)“一国两制”构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A.(1)(2)B.(2)(3)C.(3)(4)D.(1)(4)5.(2010·湖北孝感)2009年,在澳门热烈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6.(2010·浙江绍兴)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7.(2010·湖北十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请回答:(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一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2010·重庆)阅读下列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9.阅读下列材料: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陶,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请完成:(1)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2)“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3)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后反思: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翟镇初级中学于得珂教师寄语: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学习目标1.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2.理解“一国两制,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含义、原因以及重大意义。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列表记忆:海峡两岸关系)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从目前来看,你认为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2.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海峡两岸的交往对台基本方针政策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邓小平: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主张。两岸关系的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1990年台湾成立1991年大陆成立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三、小结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四、达标测试1.(2010·湖北黄石)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2.(2010·日照)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神龛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标题:11—13课新授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6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