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207爱尔兰小学跨文化教育研究
1爱尔兰小学跨文化教育研究赵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爱尔兰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直备受国内多元文化的冲击,种族冲突与宗教矛盾问题的困扰,而爱尔兰国内的跨文化教育历史悠久,经历早期发展、演变、深化发展等阶段,直至今日仍颇受社会各界重视,爱尔兰小学开展的跨文化教育实践主要有跨文化教育内容以课程为导向,学校规划注重打造包容性与跨文化性,课堂准备中落实跨文化教育理念等形式。[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小学;爱尔兰[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源起:爱尔兰种族矛盾引发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公元6世纪时岛上居民全部接受了罗马天主教,1169年英国撒克逊诺曼人入侵爱尔兰岛,1171年确立了对爱尔兰的统治权,1800年签订《英爱同盟条约》,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正式将爱尔兰并入英国版图。为了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英国人下令废除爱尔兰语,推行宗教与民族歧视政策,引起了土著居民强烈的宗教敌对情绪,不断加深了两个民族间的裂痕。118世纪中叶起,爱尔兰持续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天主教解放运动”、“取消合并运动”、“青年爱尔兰运动”到“芬尼亚起义”等,都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当时英国殖民者的统治。21948年12月爱尔兰正式宣布脱离英联邦,成立爱尔兰共和国,1949年4月英国政府承认爱尔兰独立。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种族和宗教问题在爱尔兰历史上的各种歧视与排斥中占据突出位置,因此发展至今跨文化主义与跨文化教育仍是爱尔兰的重要话题。3二、梳理:爱尔兰跨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一)起步:以挽救爱尔兰语与增加课程中宗教内容为代表的早期实践民族危亡之际的爱尔兰语被认为是爱尔兰民族身份的象征,有识之士投入了挽救爱尔兰语的行动,1876年保存爱尔兰语协会建立,187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将爱尔兰语增为公立学校的一门附加课,1893年成立的盖尔语党发起教育运动挽救爱尔兰语,迫使国家教育委员会最终同意从1904年开始在爱尔兰语地区、爱尔兰语与英语同时使用的地区,推行双语教学,此后爱尔兰双语教育经历了大力复兴阶段(从1922年到50年代中期),衰落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和稳定发展阶段(90年代初至今)。41900年前后爱尔兰中小学校重新修改学校课程,增加了有关宗教教育方面的新内容,对当时国内所存在的各种宗教冲突问题予以辅助性的教育教导,通过在学校内部进行普爱的教育,试图缓解校园中存在的宗教冲突压力。5(二)演变:关注移民、旅居者、难民教育引发跨文化教育的思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爱尔兰在17世纪经历“新开地”运动,大批信仰新教的英格兰与苏格兰人迁徙到爱尔兰东北部的厄尔斯特地区,改变了岛上凯尔特人构成的单一种族状况6。1991年爱尔兰常住人口出生地中只有93.8%是生在爱尔兰,到2002年这一比例降为89.6%。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爱尔兰每年接受数以万计的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1996年这一数字是133000人,2002年仍有112000人。7截止2009年7月全国总人口统计中爱尔兰人占98.70%,英格兰人占0.71%,苏格兰人约占0.12%,犹太人约占0.095%。8爱尔兰国内移民人口的复杂性使得移民子女教育自1970年起颇受政府关注,1971年爱尔兰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提倡:注意儿童的和谐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以环境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等,初步提出了在中小学课程中实施跨文化教育的有关理念。此后诸多课程、移民、教育法案等法规相继出台,如1995年《教育白皮书》、1998年《教育法案》、2002年《平等地位法》,呼吁对移民子女实施跨文化教育,帮助移民子女融入当地社会,关注其母语教育等。1993年《旅居者社区教育工作小组法案》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反种族主义教育与跨文化教育课程的政策与实践,建议在教育科学部内设立助管旅居者教育的单位。1996年颁布的《难民法案》赋予难民及其子女与爱尔兰居民一样享有受教育与培训的权利,享有宗教信仰与宗教教育的自由。9*作者-:赵萱(1985,11-),女,浙江金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文化与社会.通讯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第17学生宿舍425室.联系方式:13482640049;e-mail:zhaoxuan1117@163.com.基金项目: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2011-2012年度课题(教育)一级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Y11035),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海外研修基金支持。2(三)发展:政策法规与指导纲要的相继出台直至2002年爱尔兰教育科学部在《小学中的旅居者教育指南》中首次将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准则定义为:创设利于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学生文化敏感度,认识到其他行为模式、准则,价值观念体系的存在;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会相互欣赏;促进各民族和族群之间的平等;鼓励学生对不公平和歧视行为采取行动;尊重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为自身文化和历史代言的能力。10同年爱尔兰全国教师组织发表宣言指出:“跨文化教育需要所有学校的参与,以对抗种族偏见,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每一位儿童的多样性都值得欣赏与尊重,他们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将从跨文化教育中受益,并为自己所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出贡献。”112004年爱尔兰国家种族主义及多元文化咨询委员会提出了实施跨文化教育的10项关键步骤:(1)以平等性、多样化为理念发展跨文化教育;(2)制订学校发展计划,创设全纳、跨文化的学校环境;(3)课程内容涵盖文化与种族的多样性;(4)重视年轻一辈的力量;(5)为旅居者提供教育服务;(6)赋予难民与长住居民接受教育的权利;(7)为妇女及儿童提供教育服务;(8)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9)公开教育统计数据;(10)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投资跨文化教育。122005年爱尔兰全国学校课程与评估委员会发布《小学跨文化教育》,明确指出通过各层学校的跨文化教育要培养学生形成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学会挑战歧视和不公平的行为,致力于促进学校场域中的人人平等;行文陈述包涵了指导教师如何通过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宗主国差别、迥异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间的差异,学会敏感地认识到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跨文化教育知识,帮助教师捕捉跨文化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讲述生动的教学案例、汇总其他教师的经验,帮助一线教师将跨文化教育理论付诸实践。13三、经验:爱尔兰小学跨文化教育实践(一)立足于课程建设的小学跨文化教育1、小学跨文化教育的特征在2005年爱尔兰全国学校课程与评估委员会发布的《小学跨文化教育指南》中明确指出跨文化教育的特征:(1)跨文化教育面向所有儿童;(2)跨文化教育植根于知识和理解,技能和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3)跨文化教育需综合所有科目,深入到学校的一般生活中;(4)跨文化教育需要以现实世界为焦点;(5)语言是需发展的核心跨文化能力;(6)开展跨文化的教育需要时间;(7)学校在促进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是很重要的。142、课程愿景与目标应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小学跨文化教育》报告还指出立足于跨文化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的愿景应:(1)尊重并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并寻求培养生命精神、道德、想象力、审美等品质;(2)认识到儿童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个人发展深受家人和他人的关系影响;(3)认识到教育不仅反映社会,并在其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影响;(4)教导学生取之予社会,贡献予社会,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知识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在这一愿景的基础上,确定小学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孩子过上充实的生活;培养其作为社会个体能够独立生活,与他人合作的潜力;帮助孩子们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小学跨文化教育的具体目标是:让孩子来通过学习知识、观念和技能,获得一个对世界的认识基础、态度和批判思考能力;注重道德精神和宗教价值观的培养;尊重文化差异,培养公民责任心,理解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分层;学会谅解和尊重他人。学校管理和评估这一系列跨文化教育课程时候应重视和强调:(1)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注重保持个体差异;(2)学校广泛的课程方案应足够全面和灵活,以确保照顾所有儿童的需要;(3)就在课程文化方面开展合作规划,增强每个孩子的教育经验;(4)为学校课程方案的主题文化整合提供机会,让儿童欣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去发现并尝试挑战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偏见和歧视;(5)鼓励儿童参与不同文化之间的教育,体验民族与宗教的多样性,鼓励学校里的少数民族儿童为主流民族儿童呈现异文化的风情。153、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跨文化的教育不能只是在正规课程中进行简单、机械的知识添加,而需关注作为整体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过程,涉及到学校决策、培训师资、日常课程、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学习材料等。跨文化的教育应该倡导一种包容性的课程,包含语言、历史、非主导群体的文化学习,当然语言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形式和组成元素。不同文化间的教育目标虽不尽相同但均认同由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的四大理念--学会认知,3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跨文化的教育实践同样以此作为最高目标。16以跨学科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连贯和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以专题的方式结合学科领域,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在课程设计之中体现多元社会中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理念;课程应通过具体的文化事实和事件,宣传普世伦理和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17内嵌于课程的形式比一次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或者是零碎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语言作为文化的要素,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熟稔文化的模式和准则,人们在练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就是研究两种社会背景下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小学学习爱尔兰语与英语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尔兰身份认同,确立不同语言群体的自我形象认同,了解爱尔兰土著居民与欧洲威尔士族群、苏格兰族群等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爱尔兰与周边国家如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多元历史与多元文化。我们以爱尔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例,其中的教育内容就包括:(1)乐曲中呈现的文化背景;(2)作为文化传统的民族音乐的学习;(3)举行反映不同文化专题的音乐会;(4)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来学校表演;(5)组织社区成员、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观看多元文化艺术展示,讨论音乐演出中不同角色所反映出历史事件,蕴藏的文化背景;(6)体会爱尔兰艺术与世界其他国家艺术之间的异同;(7)通过欣赏和比较,彼此理解,旨在通过超越国度边界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本国、本民族传统的热爱,并且了解其他不同种族的传统文化。18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专题规划,在分配给课程的时间中适当穿插知识、理解和技能是最好的跨文化教育方式。在《社会个人,健全教育,教师指南》报告中详细介绍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规划方法,如何将跨文化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一部分中,并提出跨文化教育内容应涵盖5个主题:认同感和归属感,相似与差异,人权与责任,歧视与平等,冲突和解决冲突,将跨文化知识、理解、技能、能力、价值观和态度教学融合其中。19(二)学校规划:立足于打造包容性与跨文化性201、鼓励全员参与爱尔兰教育当局认为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所有相关的社会成员--儿童、家长、教师、教职工和管理人员都参与到创建尊重文化差异的学校这一过程中,开发和维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跨文化性的学校,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体验变革的过程。一个孩子在学校成功与否,家长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参与是子女在校正规教育的补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承认家长的参与在儿童的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尽管有些家长,特别是少数族裔的家长,或者家长所持的第一语言不是学校官方语言的时候,可能会不愿与孩子所在的学校打交道。但是
本文标题:1207爱尔兰小学跨文化教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7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