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13高考历史解析题冲刺
解析题回顾第1页共32页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把西方的文化看成进步的,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看成是落后的文化,把中西文化放在时代差异的基点上进行比较.一个是近代的\工业的文明,一个是农业的文明.……走向现代,抛弃自己的传统,向工业文明学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文化一旦形成后,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都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性质,并不是说农业时代产生的文明只适用于农业时代.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观点.(12分)2.(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王朝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享年秦前221年一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15年西汉前206年一公元8年由王莽禅代215年新莽9年—23年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15年东汉25年—220年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196年三国220年—280年蜀亡于魏(263年)魏由西晋禅代(265)吴亡于西晋(280)61年西晋265年—316年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52年东晋十六国南北朝317年—589年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273年隋589年——618年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30年唐618年—907年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梁取代290年五代907年—960年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54年北宋960年—1127年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168年南宋1127年—1279年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153年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题回顾第2页共32页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佛教、道教思想流行。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3.材料一黄宗羲对君主专制体制是深恶痛绝的,在其著作中都是抱着出离的愤怒以触目惊心的文笔猛烈斥责历代帝王的残暴与贪婪。他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在未得到天下之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在坐稳皇位后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由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黄宗羲惊呼“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在一本耶稣会士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会士绘的中国皇帝画像,画像下面还有四行题诗:“他勤奋料理万般事物,他的政府人人仰慕,这位世间最伟大的君主,及是帝国里的鸿儒。”伟大的君王是帝国的鸿儒,中国皇帝实现了柏拉图哲学王的力量。如果说康熙皇帝感动了莱布尼茨,乾隆皇帝则感动了伏尔泰。迷人的中国国王竟成了人类理性在政治生活中的代表!评述材料中对古代帝王的认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黄宗羲等思想家在从古代文明中吸取养料时,这些核心思想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样他们虽然对封建伦理学说提出了一些批评,抨击、否定了专制君权,但是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罗素娟《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宗羲的思想已经不是民本思想了,而是民主思想……强调的就是限制君权和权力制衡。黄宗羲的思想恰恰就是限制君权和权力制衡。黄宗羲的思想本身当然也有缺陷,但他在民权理论上确实有超越卢梭的地方。他认为,最高尚的人的权利也要受到制约,最平庸的人的权利也要得到保障——秦晖《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评述材料中关于黄宗羲思想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题回顾第3页共32页5.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参考答案:观点:材料认为海洋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于那里的居民形成开放、冒险、富于探索的民族性格。即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文明的类型。(4分)评价:第一层次(4分)这种认识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具有可取之处。第二层次:(4分)这种认识把自然界的作用估计得过高,从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特别是人的主观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材料农业提供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条件下,它是人们维持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统治者剥削剩余产品的主要来源,因此重农或重本,是古代世界各国所普遍遵循的一项经济原则。在中国,重农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帝王多以重农标榜自己的贤圣;自春秋以来,儒家、道家、法家各学派在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方面也往往并无多大分歧。如孟子劝说梁惠王“不违农时”,但却斥商人是“贱丈夫”;李悝辅佐魏国所采取的政策,是“尽地力之教”和“禁技巧”,即发展农业,抑止手工业;商鞅变法,对努力耕织者免除徭役,对从事工商而贫者,则沦为奴隶;荀况认为“工商众则国贫”;韩非则首称农为“本”,工商为“末”,把工商之民视为社会一害,称作“五蠹”之一。重本轻末的思想也由此形成。请简要评述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解析题回顾第4页共32页6、参考答案:述: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有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践。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评: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或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导致中国落后。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7参考: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8、北京大学郭卫东教授通过对地理大发现后的中外交往,特别是对物流和贸易交往中占有重要角色的茶叶、白银、鸦片等物品的考察,揭示出由贸易关系扩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对当时政治、军事、外交具有着潜在而又持久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题回顾第5页共32页8、参考答案:答案一: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3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由于英国购买大量中国茶叶,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清政府带来严重危害,禁烟运动爆发,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答案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3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张是其殖民侵略的继续;其贸易带有殖民贸易的特点;鸦片贸易更是罪恶的,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禁烟运动只是其借口。(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9.(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人民的下一次的起义(编者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选自马克思1853年6月著《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中国是被异族王朝统治着。既然已过了三百年,为什么不来一个运动推翻这个王朝呢?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但这是一切东方运动的共同特征……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不知道自己负有什么使命。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对民众来说比对老统治者们来说还要可怕。他们的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毫无建设性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选自马克思1862年7月著《中国记事》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评价的这一转变?(14分)9参考:(1)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有一个变化的过程:50年代足充满希望与赞美,认为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将对欧洲节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60年代则认为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是“魔鬼化身”。(2)这两种评价足马克思基于不同的立足点而做出的。①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希望寄托在受欧洲资本主义压迫的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上。时值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将使中国发生伟大变革
本文标题:13高考历史解析题冲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8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