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1《变态心理学》1、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类群体中并存是永恒的:(1)按比例存在(异常体的比例较小);(2)可相互转化;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3、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1)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2)公元前400年;(3)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4)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有害体液流入大脑-“疯狂”;(5)该观点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17世纪对于变态心理学学科的意义17世纪前,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其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而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中才能获得发展。17世纪中叶后,自然科学的诞生,人们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新见解:(1)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2)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5、精神分析学派对异常心理的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三大观点:2发展观点:口腔欲(自爱阶段);肛门欲(幼儿反抗期);生殖器欲(完成自我界限的划分);潜伏期(兴趣或性力转向外界);青春期(异性爱)结构观点:心理结构(潜意识,浅意识,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适应观点:人的防御机制是防止冲突引起焦虑的能力(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多为无意识过程;恰当地使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过度、不当使用则可能为病态表现;(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A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B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和发展“固著”、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C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4)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A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B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C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5)其他重要论断:精神分析学派所遭遇的打击当时主要不是来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是来自宗教;法国让内提出:神经症的症状是病人的“隐意识观念”的表达;“新精神分析”理论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20世纪50年代后脑科学迅猛发展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以不争的事实对弗洛伊德关于临床症状解释提出质疑。6、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异常心理的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既非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亦非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3与行为,而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对人类变态心理学的解释与矫正,开辟了新的途径;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还是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7、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异常心理的解释潜能性质:无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均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基本焦虑”),即“存在”与“责任的冲突;“依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初始动力,这种个体社会化动力体现在“自身”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上。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必然会产生焦虑;严格来说,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究其根源,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因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其“学说”的形成是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某种固有的特性,再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并去解释一切。尽管人本主义理论有诸多缺点,但其把握住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这一点值得肯定。8、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正常心理活动功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主客观世界统一)(1)常识性区分荒谬离奇的言谈和思想,怪异的行为(奇谈怪论);4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过度体验);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功能缺陷);行为(无其他原因)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影响他人)。(2)非标准化区分统计学角度(心理现象偏离统计常模)文化人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认知心理学角度(3)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心理障碍被视作疾病,异常的心理现象是疾病的症状,脑部存在有病理过程)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缺点:◇常态分布的两端不一定都是异常;◇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呈常态分布;◇心理测量内容受社会文化制约,其结果受受试者的态度影响。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经验判断)社会适应标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能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能否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4)心理学区分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自知力丧失”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鉴定标准:自知力,妄想,幻觉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鉴定标准:情感(逻辑、意向)倒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而言的稳定性。在没有5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需怀疑其心理活动出现异常。鉴定标准:个性改变,精神病9、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中,幻听最常见。持续性出现的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内脏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真性幻觉:形象鲜明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假性幻觉:形象模糊存在于主观空间不是通过相应感觉器官感知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1功能性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出现在同一感觉器官;2反射性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出现在不同感觉器官;3思维鸣响:患者所想之内容转化成声音被其听到;4心因性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密切有关。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体型感知障碍附:下列描述中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有——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10、思维障碍思维障碍分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6思维形式障碍:症状特点疾病思维奔逸语量多,语速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注意力不集中)躁狂症思维迟缓联想抑制,速度减慢,数量减少,联想困难抑郁症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洞,概念与词汇贫乏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状态思维松弛或散漫联想松驰,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答非所问精分早期思维破裂语句完整,但语句间缺乏联系,毫无逻辑性精神分裂症思维不连贯语句支离破碎,即语词杂拌脑器质性疾病思维中断突然停顿,重新说话非原话题精神分裂症思维插入异己思维被强行塞入脑中精神分裂症思维被夺自己的思维被外界某种力量抽走精神分裂症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突然出现大量杂乱无章的想法,突然消失精神分裂症病理性赘述语言啰嗦、累赘,联想的枝节过多脑器质性疾病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对物体赋予的象征涵义旁人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自创文字、图形,写“天书”精神分裂症逻辑倒错性思维缺乏逻辑性,因果关系错误精神分裂症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妄想:没有现实依据的设想,患者坚信不疑,具有个人独特性,时代色彩。7症状特点疾病关系妄想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其有关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坚信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被迫害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特殊意义妄想对周围的事物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滚蛋,分离)精神分裂症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都受到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精神分裂症夸大妄想对自己的像貌、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作出夸大解释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障碍自罪妄想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应受到惩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医学验证而不能纠正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无中生有地坚信配偶对自已不忠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异性所钟情精神分裂症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认为自己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旁人所知精神分裂症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非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等。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继发性妄想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的思维,明知不必要,但无法摆脱。超价观念: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8实基础,没有逻辑错误。见于人格障碍、心因性障碍。11、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智能活动也需要注意的参与。症状特点疾病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注意涣散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的稳定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儿童多动症注意减弱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疲劳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其他事物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意识障碍、智能障碍(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见于躁狂状态、偏执状态。记忆减退:轻者近记忆减弱,重者远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疾病或事件为点,之后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疾病或事件为点,之前不能回忆界限性遗忘(心因性遗忘):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错构:“记忆的错觉”。见于痴呆、酒精中毒精神障碍。虚构: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内容多变化,常受暗示的影响。见于痴呆、脑器质性疾病。柯萨可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近事遗忘、错构、虚构、定向障碍.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9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性因素带来的智能障碍。18岁以前。痴呆:后天性因素带来的智能障碍。18岁以后。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假性痴呆:由强烈精神创伤所致的一种貌似痴呆的表现,其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动要求治疗的特点。“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13、情感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
本文标题:1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