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资料汇编正文1-39
1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和提升宁乡城乡环境品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幸福新宁乡、推进转型跨越的强大动力。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特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以开展综合整治为载体,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构建山水自然和人文历史、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美丽宁乡,推动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二、总体目标和原则1.目标任务。2015—2017年,围绕“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总体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村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乡风民风淳化等五个方面,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升全民文明水准。三年内各乡镇将所辖集镇努力打造成环境优美、乡土情怀、人文气息和文化特色的风情小镇。每个乡镇每年选择一批村连片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面建设生态宜居、聚商2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到2017年,全县100%的单位、镇、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标准要求。2.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规划、阶梯推进。编制总体规划,细化参数指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实现城乡品质从初级到高级的跨越。二是乡村主导、农民主体。县级指导,乡、村主导,部门支持,农民主体,防止大包大揽,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开创各行各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局面。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村庄资源禀赋,挖掘文化内涵,保护乡情美景,展现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四是产业支撑、协调发展。树立产业为本、经营村庄、美村富民的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培育、群众增收致富、基层组织建设、全民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三、建设内容1.突出村庄环境整治,力促人居环境整洁美。以垃圾、废气、污水为治理重点,突出集镇、名胜景区周边、河流渠道、公路主干道等重要节点开展环境整治。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着力实现垃圾不出户。区分不同地域、推行不同模式,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完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推行管用的常态保洁制度,建立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推进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粉尘扬尘治理,推行封闭式运输和清洁化施工。突出工业废水、养殖污水、门店经营污水和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实现污水处理相对集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2.加快绿色体系建设,力促美丽宜居生态美。强化“栽树就是3存钱”的理念,开展以“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为内容的全民绿化大行动,重点开展山体绿化、庭院绿化和“三边”(村边、路边、水边)绿化。对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栽种花草、美化庭院环境。对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绿化带和生态景观带,按照“新建增绿、整治扩绿”的原则,合理搭配乔、灌、花、草等植物,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活动,彻底关停严重破坏生态的采石场、取土场、挖沙洗沙场。3.推进错位差异发展,力促地域特色个性美。各乡镇突出自身特色,以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依托,推动“一镇一特”,错位发展,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综合经济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风情小镇和产业特色镇。推进村庄公共照明建设,打造精致乡村夜景。继续推进“全民清整、全民植树、全民护水”行动计划,国省道沿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中地实行连片整治,开展生活垃圾、经营秩序、户外广告、违章站场、线路整理五项整治,提升打造沩江水利风景区,高标准建设沿江风光带“十里画廊”,展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田园风光。4.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力促兴业富民生活美。加速乡镇经济整体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粗放发展向生态型、高效型、科技型转变。乡镇不再新设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施最严格环保准入机制,加快淘汰高危行业和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4粮食生产,杜绝季节性抛荒,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抓好禽畜养殖污染,加快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推进生猪退养转产工作。突出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打造花明景区红色文化、灰汤景区温泉资源、沩山景区禅宗文化、香山景区森林公园四大名胜。5.突出民风乡风淳化,力促文明和谐风尚美。牢固树立“美化就是美德”的理念,全面开展以培养审美情趣、淳化乡风民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最美宁乡人”精神引导公众人文素养提升,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全民自觉。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农村文化民生项目建设。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实施美丽乡村“结对共建文明”行动,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四、实施步骤紧扣“一年有成果、两年大变化、三年新面貌”的目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1.宣传启动阶段(2015年)。重点抓好宣传发动、制定规划和开展试点工作。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各乡镇、村、组分级全面动员、全面铺开;全5面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开展净化、序化建设,重点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农贸市场、广告招牌六项整治,因时因地开展绿化、美化工作。选择一批有基础的乡镇、村、屋场、组率先开展试点,打造示范样板,全县重点集镇和2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2.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总结2015年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各乡镇统筹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升,开展集镇和村庄主要公路、水体沿岸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创建聚焦在示范片区,全力打造特色风貌展示带和精品片区,形成和放大示范效应。全县70%以上的单位、镇、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3.提升创新阶段(2017年)。巩固、提升2015、2016年工作成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推进全域整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以规范管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100%全覆盖,力促处处皆画、步步为景,打造赏心悦目的美丽大公园,打响“美丽宁乡·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品牌。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较好成果。五、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谭小平、戴中亚、周辉、邓杰平、贺应辉、喻亚军任顾问,陈永高任组长,闵志平、彭韬(常务)、杨志武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农办、县爱卫办、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住6建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文体广局、县卫生局、县城乡规划局、县城管局、县绩效办、今日宁乡、县广播电视台、县旅游局、县畜牧局、县住保局、黄水局、沩管会、县能源办、县农科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县公路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电力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文明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三城同创办、县环卫局、县园林局、县农开办、全县各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农办),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指挥调度和督查验收等日常工作。姚鹤舜任办公室主任,苏剑波任第一副主任,杨向东任常务副主任,肖正良任副主任,县农办、县爱卫办、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黄水局、县公路局、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绩效办、县文明办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加强领导,强力推进。2.落实责任,高点谋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党委书记、乡镇长要亲自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工作班子,出台指导力强、责任上肩、持续长效的实施方案。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制定本部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时序。将美7丽乡村建设工程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县领导联乡、县直部门联村、干部联组”的工作机制。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干部每半年要到联系点参加一次劳动。全县干部每人联系指导办好一个组,并确保该组建设成为美丽小组,纳入干部年度考核。联点领导、联系单位、联组干部一定三年。3.契合实际,高标定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成让广大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既要积极作为,有适当的建设速度,又要量力而行,确保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又不能贪大求全、好高骛远;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既要有集中行动、突击整治,也要树立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推广好经验、好模式,以先进促后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4.部门联动,高位推动。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迅速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资金资源整合力度,水利、林业、交通、能源、环保、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专项资金要尽可能捆绑,相关部门要把项目倾斜到试点镇、村,切实形成大帮扶、大建设格局。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迅速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载体开展宣传,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家喻户晓、全民参与。宁乡电视台、今日宁乡要开8辟专题专栏,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曝光问题。5.严格考核,高效完成。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和联点单位、责任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严格惩罚兑现,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层层奖罚兑现。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办公室会同“两办”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邀请市专家、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代表、乡村干部、普通群众参与督查。凡乡镇开展工作不主动的,联系单位、责任部门建设不力的,进行工作约谈,责令限期整改,缓拨或不付专项补助经费,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台账,实行一月一检查评比通报,两月一观摩,一季一讲评,一年一总结,定期公布工作进展情况。9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为载体,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环境品质倍升、特色乡镇发展、乡镇经济转型升级、旅游名胜深度打造、乡风民风淳化等工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打造山水自然和人文历史、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美丽宁乡。二、工作目标㈠城乡环境品质提升。通过开展环境秩序整治、绿化美化整理、生态环境优化等工作,实现城乡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靠、无乱贴乱画、无环境污染等脏乱差现象,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打造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㈡乡镇发展特色鲜明。通过“一镇一特”、分类指导,引导乡镇因地制宜,以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依托,打造10一批特色鲜明的综合经济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风情小镇和产业特色镇。㈢乡镇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
本文标题:1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资料汇编正文1-3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