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本文的层次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板题:大自然的语言)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本文的层次(二)过渡语: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是一定可以顺利达到目标的!下面开展自学竞赛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一)讲述:先请同学读课文,比谁的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请举手纠正。(二)学生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师板生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同学。(三)过渡语:刚才几个同学把课文轮渡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下面大家把这几个字正确读音齐读两遍。生齐读师板书字音两遍。估计容易错的字连翘()销声匿迹()物候()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讲述:好!大家会公正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自学,理解课文,请看自学指导。(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看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同时思考下列问题,六分钟后比比谁能正确解答。(1)什么叫做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三)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四)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后进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回答不完整的余生补充:若还不完整老师补充。2.师:对大家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用一、二两句话准确的概括什么叫做物候及物候学。注意语言的准确。过渡语: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继续自学,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五)师:同学们请看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三分钟后比比谁能划分正确。(六)指两名学生板演,(师事先画好板演位置,指导学生如何板演。字不要太大,不要超出老师指定位置。)其余学生在课本上面划分层次,写大意,师巡情,注意学生中有几种分法思考如何后教。更正:讲述:请大家看板演的分段,段意对不对?如认为不对,请举手帮助他们更正。(指名学生上台用红色粉笔更正。)讨论;1.第一部分:(1-3)(1)提问:第一部分改为1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1-2)分成第一部分,则问学生为什么?②若学生把第一部分划分正确,则问为什么。(2)提问:第一部分的段意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第一段段意概括为:写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则问:他的概括准确吗?如学生补充:引出说明对象。什么是物候物候学。②若学生第一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2.第二部分:(4-5)(1)提问:两个同学分的第二段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第四自然段分成第二部分,则问学生第四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五段写的是什么内容。②若学生第二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2)提问:板书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第二部分段意概括为“农业的重要作用”。则问:他的概括正确吗?若学生补充: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师说:对!③若学生概括正确,则说:对!(2)提问:第三部分:(6-10)提问:两个同学分的第三部分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第6-9分成第三部分,则问学生6-9自然段是什么内容。找出第十段重点词“此外”。问能和上一段划分一起吗?②若学生第二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第二部分段意概括为:“物候古今的差异”则问:他概括的准确吗?对应是:“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②若学生第二段的概括段意正确,则说:对!(3)提问:第四部分:(11-12)提问:两个同学分得第四部分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11、12自然段分成第四部分,则问学生第11、1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②若学生第四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①若学生把第四部分的段意概括为“物候现象的古今差异”则问:他的概括正确吗?对应是“研究物候学的意义”、②若学生第四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4、提问:第四部分是怎么样来写的,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尽量找大多数学生回答)师:层次的划分和研讨与练习一的四道习题有什么联系吗?指名学生回答。师:对可见作者说明思路清晰,大家要注意学习运用。质疑问难:1.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认真自学,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举手提问(师生帮助解难)2.学生读书,质疑问难。四、宣布下课。教后记:1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⒈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⒉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说明事物。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大自然的语言)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2.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说明事物。(二)过渡语:预祝同学们达成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一(一)讲述: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一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投影显示)(二)出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比比四分钟后谁能准确的解答。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括号里面的问题。(1)立春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们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三)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四)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学生发言。(1)若学生答:慢慢的。师:有不同意见吗/若学生补充:一个挨一个。师说:对1所造句子要突出“一个挨一个的特点’(2)生若答: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师则问:有补充吗?生若补充:人们据以安排农事。师则给予肯定,并问:谁能概括一下?学生若答: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师则说:对!师补充:课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沉睡”“苏醒”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再加上本文运用了专业性的语言给物候下定义,更给人深刻的印象,我们写作中要学会运用。五、当堂训练:(一)师:同学们下面请做“研讨与联系三”,八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投影显示)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只是。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只是,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二)学生做题,老师巡视,准备后教。(三)师生交流,检查效果。1.能回答下面问题的同学请举手!(若多数学生举手,则让学生回答,若少数学生举手,则延长两分钟)2.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收集的农谚。若学生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则问,包含了哪些物候知识?3.师: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哪一句包含了物候学知识点明了影响物候现象的哪一个因素?六、宣布下课。七、教后记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板题:奇妙的克隆)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二)过渡语: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是一定可以顺利达到目标的!下面开展自学竞赛。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一)先请同学读课文,比谁的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请举手纠正。(二)学生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师板生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同学。(三)渡语“刚才几个同学把课文轮渡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下面大家把这几个字正确读音齐读两遍。生齐读师板书字音两遍。估计容易读错的字音:蟾蜍()胚胎()两栖()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一)讲述:好!大家会公正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自学,理解课文,请看自学指导。(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看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同时思考下列问题,六分钟后比比谁能正确解答。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实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三)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四)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后进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回答不完整的余生补充:若还不完整老师补充。生可能回答不完整的: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诠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诠释:对克隆一词不达意进行曲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形象的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一定要理解并且掌握这些说明方法,并要学会运用在我们的作文中。过渡语:刚才我们掌握了课文说明方法,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若生回答:逻辑顺序。师则问:谁可以说的更具体一些?生若回答:鱼类—两栖类—哺乳类(低级—高级)师则说:对!那为什么不以时间的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以实验对象为线索来安排材料?本题有些难度,让学生讨论。师补充。体现了科学家门“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四)质疑问难1.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认真自学,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举手提问(师生帮助解难)2.学生读书,质疑问难。五宣布下课。教后记: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一、导入、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板题:奇妙的克隆)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有条理的说明事物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二)过渡语:如何实现目标呢?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进行一段自学,自学竞赛开始。请看投影。(投影显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四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1.“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引起世界“轰动”?2.课文从哪些方面洗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三)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四)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学生发言。师:能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好,××同学你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其他同学做好补充。学生可能找原文回答,不会概括,师要引导,提炼重要信息,语言要准确简洁。一是,它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的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造成危害”。师补充:2.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平分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四、出示自学指导二(一)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请看自学指导二。(投影显示)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四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二)生自学,师巡情,了解学情。(三)师生交流,指名学生发言。检查自学效果。学生可能找不完整,可找多名学生进行回答,师做必要补充,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学生可能找原文回答,不会概括,师要引导,提炼重要信息,语言要准确简洁。如第一方面,要抓住第一段最后一句这个设问句,将它变为陈述句,这就回答了问题。指导学生抓住第二句中的关键性词句。师:刚才大家仔细推敲文中的语言,体会和学习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五、宣布下课教后记: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短文的层次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清本文的层次(二)过渡语: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是一定可以顺利达
本文标题:1永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