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1991年组稿至1998年完成,历时八载,分五册出版,收集了近百名全国各地德高名重的名家一生的心血结晶,洋洋五百多万字,可见其工程之浩大。该巨著所选取的专家对象,是国家确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是首批师承工作的导师,其绝大多数是各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遍及全国各地,可见,总结其一生绝学,是高水平的,对反映当代中医药学术水平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该巨著是由入选的专家的学术继承人及得意门生所撰写,其编写过程可视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延续,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推动效应。该书在体例上设置:编者按、引语、小传、学术精华、临床特色、名案评析、医论医话、经验方等部分。既能独立成章,又能相互辉映;既能把专家们几十年的成就浓缩提炼概括,又能突出其绝学所长;既有精妙的理论,又有灵巧的运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后学的津梁,也是实践、科研、教学的启迪篇章。该书所载的,是名家们穷一生之努力所得,是当代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反映,相信它将融入祖国医药的伟大宝库之中,将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立足传统重在创新要从事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工作,通过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少中药对肿瘤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现将中医药防治肿瘤从基因层面上作一探讨。1基因层面研究肿瘤肿瘤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其病程长,变化多。现已证实:某些天然生物中药为生物细胞分化诱导剂,与人体细胞的基因有亲和力,对人体内各组织器官功能有全面提升的效果,能为失序的生理机能找回新的平衡——当进入人体各组织,使体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稳定,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提升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的作战能力,同时释放出消灭肿瘤细胞的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进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有实验表明,天然生物中药含有的硒多糖在抗癌基因层面上具有三大强抗癌功能:一是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二是阻断癌细胞能量供应,使癌细胞因能量枯竭而死亡;三是破坏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使癌细胞不能异常增殖分裂而凋亡。有些生物中药在临床上虽没有这些直接抗癌作用,但经过有机组合、科学配伍,取其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相辅相成、刚柔相济、优势互补、增效减毒等等,可提高药物效应,加强抗诱变和反突变的作用。此外,有些天然生物中药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作用。自由基是人体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分子,其主要危害是导致人体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引发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清除自由基,是防止细胞变异和阻断细胞突变的比较理想的手段之一。据我国台湾医界证实:癌症的发生与染色体变异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若染色体变异率大于4.02%,罹癌风险将增加9倍。中医药防治肿瘤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在新世纪取得长足的进步,能够有新的突破,这是治疗肿瘤须时刻思索的问题。今将中医药治疗与基因治疗的思路联系起来作一研究,以求索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断。研究发现,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都有癌基因的存在,但绝大多数人并不因此而发生肿瘤,于是知道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是不活跃的,只有在它被“激活”后才会罹患肿瘤。正常情况下它们为什么不“活化”?因为人体细胞内有专门对付癌基因的克星,这种防护作用的遗传物质基础就是“抗癌基因”。人类肿瘤的发生一般为无性系起源,即绝大多数肿瘤起源于单个细胞的恶变,而在统一组织中的其余大部分细胞都能抗御这种过程。正如《内经》中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表明,癌基因参与肿瘤发生,而人本身又有与之相对应的防护机制以拮抗这种过程。中医学称之为“相生相克”、“一阴一阳”、“阴阳平衡”的关系。然而一旦在诸如致癌剂、辐射等致癌因素影响下,抗癌基因受到损害,癌基因便会过分活跃,两者失去协调。这种“阳衰”(抗癌基因失活)、“阴盛“(癌基因激活)的结果是诱发细胞染色体中的基因变异,致正常细胞过分增殖而成肿瘤细胞。2肾阴肾阳调控平衡《内经》中说:“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府。”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阴阳互根,处于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如一旦受某种因素影响,两者失去协调,即发生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调控肾阴肾阳之间的平衡,对调控癌基因表达与抑癌基因的表达有极大的相关性。基因健康,细胞稳定,身体健康;基因受损,细胞变异,疾病缠身。因此,保护身体健康,首先要保护整体的基因健康。以这一辨证思维方法,求得整体基因平衡,才有可能战胜局部病变,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中医学认为,若机体失去阴阳平衡,治疗时就应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而通过肾阴肾阳的调节作用,可达到机体的相对平衡。肾阴肾阳为诸脏阴阳的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煦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都可用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来概括,它们是中医学认为最重要的脏腑,是各脏器的调节中心。肾阳,又称元阳、命门之火,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可以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后天之精)均需命门之火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体内组织器官和繁殖生育等作用。特别是后天脾胃的运化须肾阳的温蒸,才能更好地发挥消化运输的作用。在此同时要认识到阴阳双方既是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如运用得当,对整体治疗肿瘤则大有裨益。由此观之,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对于肿瘤的防治,中医与现代医学完全可以找到共同语言,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多学科的研究中去,以最经济、科学、合理应用中草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越性。3扶正祛邪,探寻规律恶性肿瘤这个病比较复杂。在同一部位的肿瘤可出于不同的原因,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不同部位的肿瘤又可出于同一原因,并表现出类似的症状。这对认识和治疗肿瘤带来不少困难,但这决不是说恶性肿瘤就不可认识,在治疗中就没有规律可循。中医学认为,病有千变,医有千方,但在千变万化中总是有其共同的规律,其总的治疗原则都离不开“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治疗其他病是这样,治疗肿瘤亦同样如此。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经典医学著作《内经》中就提到肿瘤的病因是由于“邪气居其间”“久而内着”。其意思是说:当致病因素侵入人体,长期停留在体内时,就会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导致机体某一局部组织的破坏或增生,逐渐形成一个肿物——肿瘤。明代《医宗必读?积聚篇》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说明正气虚弱,邪气(致癌因素)侵入,时间一长,就会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古人的这些看法,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远不能认识和掌握肿瘤病理的根本性质,然而在千百年前,已经提出肿瘤的发病原因是内外两方面因素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它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笔者认为肿瘤的发生原因确实是由于外因邪气邪毒(致癌因素)侵入,蕴聚于脏腑、经络等处;内因正气不足,阴阳长期失调,气血运行失常,郁结壅塞而形成余赘所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通常认为是由于致癌物质的浸润,使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机能降低,机体正常细胞由量变至骤然增生恶变,最后形成癌肿。因此我们认为总结前人医疗实践的经验,对今天征服癌症是大有帮助的。肿瘤患者不同阶段其机体生命活动状态和精神、情绪、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不一样。中医学对肿瘤防治研究的着眼点集中在患者邪正力量对比的过程中,以排除多因素的微妙影响、调理阴阳的盛衰和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协调脏腑功能为治疗手段,以抑制癌瘤生长扩散、并逐步消除其存在为治疗目的。其疗效高低除受患病时间长短、患者体质、精神等因素影响外,还与中医理法方药运用是否得当密切相关。4辨证精准,权衡利弊中医学的整体观、恒动观思想在治疗学上的运用怎样?如果脱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整体与局部,邪气和正气,外因与内因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以及癌症过程中,正邪双方的动态发展就无从把握。最终导致辨病不辨证状态,使抗癌中药效价发挥受到不同影响,尤其是生活、情绪、环境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更大。因此辨证是否正确,也是关键。如患者脾胃虚弱,胃纳不佳,湿浊较甚,而以滋阴凉血等抗癌中药治疗,则必然加重湿遏气滞的程度,而使原来比较突出的脘腹痞闷纳呆情况更加严重;如血虚的癌症患者用破气破血的抗癌中药,则必然加重其气血亏虚程度,使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更加严重。因此,我们认为抗癌中药的运用,也不能脱离辨证这个原则,只有瞄准癌症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矛盾焦点,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抗癌作用。若血瘀而补,则愈补愈塞;气滞而补,则愈补愈困;寒凝而补,则愈补愈闭;湿遏而补,则愈补愈滞……其结果必然导致表里不通,升降不行,三焦气机壅滞,脏腑功能紊乱,病情加重。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攻邪作为癌症治疗的唯一手段,更不能置症情不顾,以剧烈有毒的中药作为治癌的法宝。因此,只有一方面总结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同时汲取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经验、新理论,并正确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和具体体现出机体的整体观、平衡观、恒动观的辨证思维以及患者的精神、情绪、生活环境等多种微妙因素的影响,认真地实行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优势,才有可能征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癌魔。新世纪医学是整体观的系统医学,这是中医的特色。其中蕴藏着许多朴素的辩证分析思想,中医在治病用药过程中强调整体阴阳平衡,在中药的使用上,重视组方和科学配伍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论医学。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个性化治疗理念,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临证承启中医药防治肿瘤从基因层面探讨摘要: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是不活跃的,只有在被“激活”后才会罹患肿瘤。而调控肾阴肾阳之间的平衡,对调控癌基因表达与抑癌基因的表达有极大的相关性;中草药类的天然生物细胞分化诱导剂与人体细胞的基因有亲和力,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有全面提升效果,能为失序的生理机能找回新的平衡。将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与基因治疗肿瘤的思路联系起来。可以预言,二者在系统生物学和基础上进行整合,将为医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医学当随时代而发展。中医药防治肿瘤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在新世纪取得更长足的进步,能够有新的突破,是我临证时刻思索的问题。近年来在学习和接受有关系统生物学、系统医学和基因组学等现代新知识的过程中,我深受启迪,倍受鼓舞,对中医中药防治肿瘤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现试就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将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与基因治疗的思路联系起来作一探讨,以求索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断。研究发现,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都有癌基因的存在,但绝大多数人并不因此而发生肿瘤,于是知道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是不活跃的,只有在它被“激活”后才会罹患肿瘤。那么,正常情况下它们为什么不“活化”?因为人体细胞内有专门对付癌基因的克星,这种防护作用的遗传物质基础就是“抗癌基因”。人类肿瘤的发生一般为无性系起源,即绝大多数肿瘤起源于单个细胞的恶变,而在统一组织中的其余大部分细胞都能抗御这种过程。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例如,吸烟会导致肿瘤高频率发生,但有些多年吸烟的人并不罹患癌症,个别晚期肿瘤患者甚至会发生自行性消退。这表明,癌基因参与肿瘤发生,而人体本身又有与之相对应的防护机制以拮抗这种过程。正常人体中,抗癌基因负责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及
本文标题:《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