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1语文-南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江苏省南通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练习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密封线内。3.选择题答案按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表达题答案写在答题纸各题指定区域内,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瞋.目(chēn)傫.然(lěi)伛.偻(yǔ)毁家纾.难(shū)B.列观.(guàn)孱头(càn)睥睨.(nì)分.当引决(fēn)C.觇.视(chān)逡.巡(qūn)愧怍.(zuò)炙.手可热(chì)D.趿.拉(dā)箭镞.(zú)毗.陵(pí)咬文嚼.字(jiáo)答案:A(B.分.当引决fènC.炙手可热zhìD.趿.拉(tā))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A.捉襟见肘变幻莫测精巧绝伦B.相形见绌变幻莫测精巧绝伦C.捉襟见肘讳莫如深巧夺天工D.相形见绌讳莫如深巧夺天工答案: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或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精巧绝伦: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及其精巧。)3.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⑥④①③②⑤D.③⑤②⑥④①答案:D4.下列诗句与“漠漠水田飞白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艳艳红花映山前B.盈盈春风到天明C.阴阴夏木啭黄鹂D.幽幽竹影到静斋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27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故意B.相如顾.召赵御史书顾:回头2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D.得间.奔真州间:机会答案:A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A.秦伯说,与郑人盟B.敛赀财以送其行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答案:D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答案:D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君幸于赵王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予羁縻不得还D.因击沛公于坐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苏轼《方山子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阀:封建时代有权势有地位的家庭或家族C.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像:法式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同“佯”,假装3答案:B(功勋)10.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答案:B(①③是描述他的“侠”)11.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出身既富且贵,意欲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正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D.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答案:B(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答案:(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3)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4分)答案:(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4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世代有功勋,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三、古诗词鉴赏(11分)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第一首诗紧扣“闻”字来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第一句诗人闻笛,不知道笛声吹自谁家,笛声在暗中飞。第二句笛声因为风声而吹散,风声因为笛声而远扬,于是洛城春夜遍闻笛声。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是离情别绪的《折杨柳》。第四句表明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正是由笛声所引发。(每句一分,意思对即可。)(2)第二首诗中的“梅花”不是实指“梅花”,而是指曲牌名《梅花落》。据此,请简要赏析第四句的艺术技巧。(3分)答案:采用了通感的手法。由听觉诉诸视觉,即由听到《梅花落》的乐曲联想到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描绘出了与诗人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象。(如答其他,言之有理即可)(3)两首诗都写了闻笛,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第一首诗歌抒发了思念故园之情。第二首诗歌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言之有理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2)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3)有善始者实繁,▲。(魏徵《谏太宗十思疏》)(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5)臣心一片磁针石,▲。(文天祥《渡扬子江》)(6)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7)吾生也有涯,▲。(《庄子﹒养生主》)(8)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答案:(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能克终者盖寡(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5)不指南方不肯休(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而知也无涯(8)不耻下问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5开荒第一天韩少功(1)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2)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3)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4)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吆喝开始劳动的声音。(5)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
本文标题:1语文-南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