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疆农牧业发展工程项目建议自治区农业厅刘英杰前言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围绕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和完善“十大支撑体系”,尽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主要内容一、六大产业基地二、十大建设工程三、十大支撑体系一、六大产业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林果业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4000万亩、总产16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其中区内需求粮食1000万吨左右,可往内地和周边国家调出商品粮600万吨以上。一是标准粮田建设,在全区建设标准化粮田1500万亩,其中小麦标准化粮田900万亩,玉米标准化粮田600万亩。二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进行良繁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级原种场建设、地(市)级原种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县(市)级“三圃田”建设等。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在南疆五个地州27个县市、北疆4个地州8个县市、东疆2个地州4个县市重点开展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标准化棉田建设,主要开展棉田渠系配套、电力设施、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防护林和田间机械作业道建设等;二是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育种、引种体系,建设完善区域性棉花种子原种生产基地,主要开展棉种田基础设施建设、仓储设施和种子精选、加工、检验能力建设等;三是棉花膜下滴灌建设,推广棉花膜下滴灌工程。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以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焉耆盆地和哈密地区、阿勒泰地区为重点,建设30个存栏1万头以上高产奶牛的县(市;以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和南北东疆铁路沿线为重点,建设50个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以上或优质肉羊30万只以上的县(市);以伊犁州直、塔城地区、博州、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巴州为重点,建设20个存栏10万只以上优质细毛羊的县(市);以天山北坡、昌吉州东部至哈密地区、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和焉耆盆地、库尔勒市至阿克苏市、喀什市为重点,建设5-10个年出栏生猪100万口以上的县(市);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伊犁州直、巴州、博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为重点,建设5-10个年出栏商品肉鸡1000万羽以上的县(市);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伊犁州直、巴州、博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为重点,建设10-20个蛋鸡饲养量50万羽以上的县(市)。水产养殖业要形成特色经济鱼类产业集群,建立南北疆特色经济鱼类产业带;创建一批新疆特色经济鱼类产品品牌;建设一批地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绿色生态渔业产业化基地。林果业基地建设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果品产量达到1600万吨,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45%以上,加工率达到35%以上;区域布局科学合理,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确立绿色、有机林果业大区地位。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疆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以上,其中:加工番茄150万亩,哈密瓜120万亩,打瓜280万亩,加工辣椒120万亩,孜然(小茴香)140万亩,啤酒花10万亩,薰衣草等芳香植物20万亩,其他特色作物160万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一是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新建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二是集中育苗配送中心建设,设施农业主产县(市)建立集中育苗配送中心,通过专业、快速、统一的苗木生产,统一品种、推广良种、降低成本,提高供苗质量和能力;三是冷链设施建设,以企业、农民产销合作社作为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主体,加强冷库、气调设备等建设。二、十大建设工程——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农作物种子工程——沃土工程——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牧民定居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地方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全区累计完成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1000方(每方不少于1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800方、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50方、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1000方、豆类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100方、油料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150方、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30方。通过高产创建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农作物种子工程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种子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种子管理与执法体系建设。建设棉花、小麦、玉米、油葵、红花等作物原良种生产(扩繁)基地、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级综合品种试验展示中心和地州级品种试验展示中心,完善南繁基地育种工作能力;加强区、地、县三级种子监管队伍建设。沃土工程一是实施中产田耕地质量建设;二是地州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完成1000万亩优质草场建设;完成农区1000万亩饲草料地建设;完成牧区1000万亩人工草地建设。牧民定居工程一是全力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在确保完成国家计划内4.53万户牧民定居任务基础上,将全区77个县、16.93万户游牧民全部纳入游牧民定居工程范围,尽快实现全定居;二是加快实施牧区水利工程,启动《新疆牧区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三是积极推进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完成牧区开发性建设1000万亩人工草地和保护性建设1000万亩天然优质草场。农村能源建设工程一是农村沼气工程,新建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县级技术服务站和乡村服务网点;二是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工程,建设作物秸秆气化、固化综合利用工程,有效提高棉花、玉米等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一是重点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培训工程,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汉语沟通能力很低、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问题,开展双语培训和生产技能培训;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围绕重大工程项目、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开展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能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农村创业人才和农业种养大户。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工程要采取积极政策,加快地膜回收和再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农田地膜回收机械改进和研发,对农田残膜量监测、监管工作及回收加工地膜企业和农户予以财政补贴,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一是建立农业生物资源监测体系,建设自治区级农业生物资源监测中心、地级农业生物资源监测站和县级区域农业生物资源监测站;二是建设野生植物(农作物)原生境保护区,提高新疆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能力,使珍稀的资源和环境都能得到有效保护。地方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全区农场现有住户6.1万户,总人口24.77万人,住房总面积521.6万平方米。其中危旧房户数达4.33万户,面积311.8万平方米,涉及农场职工15.6万人。进行危旧房翻新重建和供水、供电、供暖及小区道路硬化建设,改善农场职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三、十大支撑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草原防鼠虫草火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乡镇农技站、地州和个县市级农技推广中心;实现村有1-2名,乡镇有6-8名,县市有20-30名,地州有40-50名农技推广人员,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素质较好、服务全面、农民信赖的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销平台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综合服务建设。要依托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中心城市建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辐射全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集散采购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要在巩固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地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和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乡(镇、场)检测点建设和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按照“力争三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新疆各地(州)县(市)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基本建成“机构设置合理、运作高效便捷、行为规范公正、队伍精干廉洁”,与新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农机服务体系修缮改建推广业务用房以及新建或扩建机具库(棚)、宣传培训、试验维修场所;建设农机安全监理分站,改建、维修办公场所,配备完善设备;建立或完善区、地、县、乡四级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体系。动物防疫体系一是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等动物防疫七大体系;二是实施边境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边境动物免疫、疫情监测和巡查工作,切实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三是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在动物产品主产区和防疫条件、自然环境等屏障相对较好的伊犁河谷、塔额盆地、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东疆沿天山一带率先实施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急需加快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对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灾害的防控能力,要尽快完成地(县)级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刺萼龙葵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南、北、东疆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具有储运条件、安全保险区域,要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自治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地州、县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柴油等应急物资,建设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和大型专用应急设备和救灾物资储备库。草原防鼠虫草火体系一是实施牧业防灾减灾工程,增强新疆牧业易灾区域牧业主动防灾能力;二是实施牧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程,整合寒潮、风雪、干旱、火灾和虫鼠害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牧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三是实施草原生物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建设自治区级忽然地州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四是实施草原防火监测扑救体系建设工程,新建地州、县市火险地指挥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立自治区人影天气,防灾减灾作业指挥、技术服务中心,地级人影天气、防灾减灾作业专业化防治、技术服务站,建立安全、规范、合理的地面作业网,形成空地一体的防灾减灾系统建设.春花秋实不懈的努力丰硕的果实!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农业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