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1页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稿)备课人:张红岩编制时间:2011-10-10【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的特点、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区域资源优势,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对人文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重点】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途径。【难点】针对某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第第一一部部分分预预习习案案Ⅰ、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明确课标的要求,并在课标的引领下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和你认为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如东北概况、农业生产条件、开发中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2、通过读教材或查阅资料,完成教材助读所设置的问题。限时30分钟。Ⅱ、知识准备:1、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农业的分类(1、按农业历史的发展2、按生产对象3、按农产品的用途4、按投入的多少)。大农业和小农业有何不同。3、森林的在环境中的作用。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音;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4、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耕作制度及主要的农作物。5、农村产业结构(见教材P54)Ⅲ、教材助读:(看完教材后独立填空)助读所列出的内容均为本节课比较重要的内容。一、东北区域概况:主要了解东北的位置、范围、面积、及地表特征。晒晒东北地区的“得天独厚”。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包括三省及的东部。2、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亿。3、地表特征:、。具体表现在:西、北、东三面分别由、、三山环着,山地资第2页源丰富,由、、等河流绕着。中部由、、平原组成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东北地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现已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生产基地。其中和占全国产量的30%-50%,而黑龙江的、和马铃薯均居全国第一位。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自然资源条件:1、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东北地区的耕地面近全国的,是全国人均的倍,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土土分布广泛,不仅有机质含量高而且集中连片。此外东北地区还有大量的地、沙地,以及具有多种利用前景的地。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冬季,夏季,高温期与一致,水热条件可以满足(熟制)的需要。适于种植等作物。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大。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是我国最大的原始天然林区。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东北地区的草原多为草原,主要分布在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东北地区南临和海。海域辽阔,滩涂面积广大。其内部还有许多和水库。社会经济条件东北是机械发展较快的部门,已初步形成了耕作、排灌机具制造和修配网络,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东北特有的优势)农业布局的变化:1、农田向推进,在缩小。2、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3、城市周围生产基地大量涌现。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破坏严重。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破坏了湿地环境。4、严重,黑土肥力下降。5、农产品和品种不适应要求,农业内部不合理。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的措施(每一项措施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二、调整农业作物比重。按市场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调整三、全面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业。第3页调整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一条龙)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建设农业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减轻旱、涝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改造中低产田、3、搞好水土保持,稳定和保持土土壤肥力。)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科技的投入与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农业所出现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退化、湿地的减少、农业环境的污染等)Ⅳ疑难导析:(见学案)Ⅴ总结教材的思路:区域概况——优势条件——优势开发——出现问题——解决措施第第二二部部分分探探究究案案:Ⅰ、问题探究(通过自习的预习,完成对下列问题的探究)1、阅读教材P48探索材料:阅读后思考回答:回忆录中描述的是中国的哪个地区?该地工的景观20年来有那些变化?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要注意看材料,变化及问题只能在材料上找,解决措施是根据所学及自己储备的知识回答)2、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来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3、对农业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又会带来哪些生态问题?4、为什么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对东北地区的耕地为什么要加强保护。第4页6、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价?7、东北商品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8、试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的自然原因?9、分析东北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10、东北地区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措施?Ⅱ、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连整合Ⅲ、典型例题及分析:例1、例2见学案。Ⅳ、自测题:见学案:当堂检测有错必改第第三三部部分分训训练练案案见学案实践导练第5页附探究题参考答案1、阅读教材P48探索材料:阅读后思考回答:回忆录中描述的是中国的哪个地区?该地工的景观20年来有那些变化?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东北地区山冈已辟为耕地,树林已不复存在。黑土地变为砂石地。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减少。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加强对沟壑的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用养结合,合理利用及保护现有耕地;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2、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来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东北地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同时由于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对热量要求不高作物也只能一年一熟,地形: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高原及山地草场资源及森林资源较丰富。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水源:东北地区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社会经济条件:1、具有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4、我国人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5、由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3、对农业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又会带来哪些问题?如:生态破坏,物种减少,土地退化、森林及草地锐减,湿地减少。灾害增多等。4、、为什么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北地区农作虽然只能一年一熟,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多,商品率高,而南华北及南方地区人多地少,商品率低。因此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对东北地区的耕地为什么要加强保护。长期以来,存在着耕地粗放经营、只用不养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致使耕地破坏相当严重,土地严重退化。因此必须要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6、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价?有利:1、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3、冬季有积雪,春季融化,强缓解春旱。4、冬季长而寒冷,病虫害少。不利:1、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也只能一年一熟。2、农作物生长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第6页7、东北商品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农业作物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市场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8、试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的自然原因?1、东北地区夏季白昼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东北地区大米的生长期长。3、该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多。该地区冬季寒冷,作物病虫害少,使用的农药及化肥少。在此土地上生长的大米品质优于其它地区。9、分析东北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1、耕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地生产力高。3、宜农荒地多,开发潜力大。4、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10、东北地区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措施?调整一、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二、调整农业作物比重。按市场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调整三、全面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业。调整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
本文标题: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4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