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 2003-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试题统计汇总1
12003年——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统计(一)从1999年到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变化:1999年~2002年全国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题型与分值)变化:1:文理试卷考点有别2:有些考点相同,出题角度不同。分析题相同。客观题30道,共45分(单选15道,共15分;多选15道,共30分,多选选项为5项)主观题7道,共55分(共三种题型:辨析题3道,共15分;论述题2道,共20分;材料题2道,共20分)2003年~2005年全国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题型与分值)变化:1.取消文理试卷;05年开始多选选择题由5个选支变为4个;2.论述题和材料题变成分析题,有原来的4道题变为5道题;增添了选做题,分值减少了3分。客观题30道,共45分(单选15道,共15分;多选15道,共30分,多选选项为5项)主观题7道,共55分(共二种题型:辨析题3道,共18分;分析题4道,共37分,其中选做题2道,选做其一(10分))22006年~2010年全国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题型与分值)变化:1.2010年变化最大,名称改变。2.增加了3门课,范围广,内容多(删减并存,增减有度)客观题33道,共50分(单选16道,共16分;多选17道,共34分)主观题5道,共50分(主观题全为分析题(06年至今),最后一道为选做题,二选一)3(二)政治理论试题试卷结构分析年份题型马哲原理马政经毛概邓三概论当代经政(选做)形政合计2003选择题Ⅰ3424215选择题Ⅱ4846830辨析题663318分析题9991037合计2218182210101002004选择题Ⅰ3243315选择题Ⅱ4488630辨析题66618分析题9991037合计222118201091002005选择题Ⅰ4333215选择题Ⅱ4666830辨析题66618分析题9495101037合计2319182010101002006选择题Ⅰ4333316选择题Ⅱ8868434分析题101010101050合计222119211071002007选择题Ⅰ6133316选择题Ⅱ8846834分析题101010101050合计2419171910111002008选择题Ⅰ4343216选择题Ⅱ88610234分析题101010102050合计222120232041002009选择题Ⅰ4333316选择题Ⅱ64861034分析题101010102050合计2017211920131002010马原毛中特近现代史思法形政与当代合计选择题Ⅰ16选择题Ⅱ34分析题50合计10042003年—2009年间考研政治理论各部分约占分值(分)马哲原理马政经毛概邓三论当代经政形政20-2417-2117-2119-2310-207-132010—至今考研政治理论各部分约占分值(分)马主义原理毛中特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思修与法律当代经政与形政5(三)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年份考点例子2003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哲最伟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04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2005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006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应用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007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及其辩证关系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00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009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6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0107第2题年份考点例子2003关于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中的观点;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基础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2004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005有关认识的真理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理“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2006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2007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对可能性各种复杂情况的区分“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2008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的相对性和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8绝对性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2009真理的本性;实践的特点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20109第3题年份考点例子2003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反映于信息的、选择与重构的关系(新增知识点)3.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是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胜利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004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200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006认识发生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00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2008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性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10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009社会经济结构含义和内容的理论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201011第4题年份考点例子2003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的确认和把握4.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200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Ⅰ(V+M)=ⅡCBⅡ(V+M)=ⅠCCⅠ(V+M)ⅡCDⅡ(V+M)ⅠC20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2006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的原理“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07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2008文化的功能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
本文标题:2003-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试题统计汇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6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