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0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
200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3、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5、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C)。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7、时间和空间是(B)。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8、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D)。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10、矛盾是(A)。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11、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3、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14、认识的本质是(C)。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1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6、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8、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D)。A.宿命论观点B.天命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9、人类解放就是(C)。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20、哲学上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指(A)。A.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B.信息交流C.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D.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ABD)。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思维辩证法D.唯物辩证法E.自然辩证法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包括(ABCD)。A.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E.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承认相对静止(ABCDE)。A.才能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事物C.才能理解事物的分化和生命现象的产生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E.才能理解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ABDE)。A.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C.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E.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本质是(ABCDE)。A.事物的根本性质B.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D.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6、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ACE)。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E.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7、群体意识(ABCD)。A.是对同一群体的人们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B.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民族意识等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D.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E.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意识的汇集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CDE)。A.社会基本矛盾B.民主制度的建立C.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D.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E.社会的辩证否定,即“扬弃”9、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就在于它(ABCDE)。A.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念B.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C.贯穿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的根本路线D.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E.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法宝10、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ABCD)。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B.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C.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也不是随意地否定一切,而是要达到思想认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此,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而要真正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生产力与生产关象是生产中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建立起来。(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当一种生产力被另一种生产力代替以后,旧的生产关系也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适合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答: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指贯串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其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亦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一是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续历史发展的进程。4、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答:(1)国体问题,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政体问题,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2)国体和政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国体和政体是不同的。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内容,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次,国体和政体又是密切联系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即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答: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但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接受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间接经验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实践给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标准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认识问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也阻碍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统治,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2、、错误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答:对。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错误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的。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答:这是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论断。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无数互相冲突的个人的意志构成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构成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每个人都对合力有所贡献,都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因为每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有的起推动作
本文标题:200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6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