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介绍第五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三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综合探究五我是社会小主人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第二课创业的“学问”第三课做好“当家人”综合探究六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第二课大众传媒第三课追寻真善美综合探究七实话实说话“流行”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身边的故事第二课我的成长历程第三课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综合探究八探寻身边的历史课程教材研究所单晓红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要求,力图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本册教材着力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在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课文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与以往教材不同,本套教材改变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它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更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以真正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本册教材的结构设计根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整套教材的思路,仍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由此展开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在本册教材中,我们确定了四个核心概念──社会、规则、选择和精神,以此涵盖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等不同生活领域的内容(总体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二、教材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具体来说,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即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第八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和第九单元《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四个单元实施的主题、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一)第六单元《走进社会》主题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本单元包括《在社会中成长》《你我他的世界》《在社会的舞台上》三课内容和一个讨论“传媒的影响”的综合探究活动课。1.主要内容。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它从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谈起,谈到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品质,自我完善是人们不懈的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才能积极融入社会。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本课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和理解,同龄人相互之间及其与长辈之间都需要如此;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在社会中生活,人人都需要友谊,真正的友谊只能存在于益友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离不开诚信;诚信是现代社会的公德。第三课《在社会的舞台上》。本课意在表明了社会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要充当一定的角色,在家庭、学校、社区的不同场景中,人们有不同的生活内容和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社会规定的多种角色,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中、在不同的时期内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扮演好社会规定的角色,需要努力学习和训练。综合探究六《传媒的影响》。本课旨在促使学生了解传媒的种类和变化,观察传媒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意义;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传媒的影响。2.基本要求。根据历史与社会课标(二)的要求,本单元主要是实现目标7的要求:感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包括树立历史的观念来思考我们现有的认识与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具有比较自己与他人、团体或媒体对某一问题意见的差异的能力。(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主题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规范。本单元包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规则中自由成长》《在生活中运用规则》三课内容和一个《我是社会小主人》的综合探究活动课。1.主要内容。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从规则的表现、类型和意义谈起,谈到规则的作用,规则有交通规则、竞技规则、法律等不同种类;规则和制度的由来和发展,规则不断地废除和产生,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第二课《在规则中自由成长》。本课说明了法律规定和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一些特殊权利;义务则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青少年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义务;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脱离规则的自由,越是自由发展越是需要规则。第三课《在生活中运用规则》。本课内容包括学习运用规则的技能,依靠社会保障制度,了解紧急救险的方法;法律是维护人们权益的最有效保障,要依法维护个人权益,依法惩治邪恶势力和解决问题;规则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有社会责任感才能用好规则,并使规则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本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应采用适当、合法的方式,通过合理的途径。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是实现“课程标准”目标4的内容和要求: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规则、制度的意义。包括尝试制订规则的能力;能够列举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知道如何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向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寻求帮助的能力。(三)第八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本单元主题是身边经济生活的常识。包括《永远面对的选择》《创业有方,信用无价》《为国当家,人人有责》三课内容和一个《我是文明生活的小管家》的综合探究活动课。1.主要内容。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从我们都是消费者说起,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消费品是生产出来的,并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如何购买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商品,需要一些技巧;影响人们购物的因素是什么,怎样购物才算合理。消费方式则提倡选择文明、选择时尚(更新换代)和选择未来。第二课《创业有方,信用无价》。本课说明了增加收入的办法,追求效益的策略,规避风险的策略;根据市场变化的经营之道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信用是创业成功之本,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灵魂,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第三课《为国当家,人人有责》。它从家庭收入、支出的种类和内容说起,谈到如何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和支出;什么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有什么用;什么是税收,税收有什么用,人人都同税收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综合探究八《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通过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感受消费内容的变化,消费观念的变化,体验家庭理财的要领。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是实现“课程标准”目标5的内容和要求:尝试在经济生活中可能充当的各种角色,初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包括根据个人家庭理财经验,领会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的意义;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个人消费行为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个人了解的商品市场的实际状况、感受市场的作用;了解个人储蓄、保险、纳税、贷款等经济行为,领会它们对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通过模拟简单的投资活动,感受投资虽可以增加财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采用模拟方式,体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九单元《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本单元主题是个人的文化生活,包括《知识就是力量》《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文学艺术:创造美的世界》《思想的追求》四课内容,以及一个综合探究活动课《实话实说话‘流行'》。1.主要内容。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它的内容包括:科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时代的面貌,现代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个人生活的命运,可以使蒙昧变得文明,使弱者变成强者,使贫穷变为富足;知识的不断更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手段的现代化,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第二课《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本课从运动是生活的重要内容谈起,谈到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奥运的宗旨是“重在参与”,“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精神的内涵。第三课《文学艺术:创造美的世界》。本课旨在说明文学作品、艺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蕴藏着人类美好的情感;时代精神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最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情感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第四课《思想的追求》。本课旨在说明科学探索是思想追求的重要方面,科学发现往往在细微之处,科学探索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生命的代价;人生意义的探索是思想追求的重要方面,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是认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追求;理想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追求理想社会需要批判精神;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变成现实。综合探究九《实话实说话‘流行'》。本活动从审视流行作品的表现切入,引发学生探究“流行”与“经典”的区别,并发表各自对流行作品的看法。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实现“课程标准”目标6的内容和要求:感受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与文明生活的关系。包括能够列举教育改变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实例,知道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文学、艺术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影响;感受体育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影响。三、教材编写的体例与特色与整套教材一致,本册教材的组织体系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的。本册教材在与整套教材总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内容的学科背景和相关特点,在课文的编写与呈现方式上遵循了一定的规范。这些也成为本书的特色。1.规范一: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来构建本书的体系。由于本册教材涉及多种学科,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拼盘式地学习,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解决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疑惑与问题。鉴于此,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从走进社会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学会运用规则,从如何学会选择文明的经济生活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生活。这是本书总的逻辑线索。具体而言,第六单元的逻辑线索是从如何认识自己(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如何与人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如何进入社会(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七单元从规则有什么用(规则、法律、制度的类型和用处)、规则为什么有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享受自由)到如何运用规则(实现权利,保障权利,承担责任);第八单元从怎样花钱(消费)、怎样挣钱(投资)到怎样管钱(理财);第九单元是从懂得接受教育的价值、领会体育运动的意义、了解文学艺术的影响到感悟思想的作用。由于本册教材涉及了很多人文学科的知识,比如法律、经济、社会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多种学科的概念,所以教材采用了这些学科的一些核心概念、方法和基本知识,但是,这些概念一般不纳入任何学科体系的框架。对于本册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学科概念,都采取淡化这些概念的学科规范的方式来呈现。并试图通过情景或案例的描述,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2.规范二:立足于案例和问题的方式呈现课文。在本册教材中,课文的主体都是基于有意义的案例或问题展开的,并且力求有机地融入各种“动脑”或“动手”的活动设计中。这些设计,一方面注重为启动学生思维提供路径;另一方面也注意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空间。在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中,这种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课文的呈现方式表现得尤其典型。从王丽与其表妹对于规则的思考、山区行路的风俗、李奶奶过马路不安全的故事、成克杰的案例、庞培城的故事、开封市举行价格听证会的例子、若兰的案例、王亮与张珊的案例、美国孩子彼尔的故事、乔丹的故事、李冬的案例、桑兰与宋小山的个案、张大爷救火的案例到王威等孩子的遭遇等,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同时,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案例。依附于这些案例,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设计出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除了掌握本案例中涉及的知识之外,又能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课标的要求。3.规范三: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课程观来规范课文的编写体例。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每个学习者都是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因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1351 .html